圖/德國之聲
【看中國訊】21年前,為表彰昂山素姬推動民主、維護人權的非暴力運動,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授予她和平獎。當時她無法前往挪威親自領獎。今天(週六) 時隔20多年昂山素姬終於在奧斯陸市政廳致詞,向挪威人民以及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致謝。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20多年前,為表彰昂山素姬推動民主、維護人權的非暴力運動,評獎委員會授予她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由於擔心緬甸軍政府會禁止她再次回國,昂山素姬當年沒有前往挪威領獎,她的家人代表她去了奧斯陸市政廳。
翁山蘇姬在奧斯陸市政廳向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發表世人已期待廿一年之久的獲獎感言,挪威國王哈羅德、王后桑嘉以及其他近六百位貴賓出席;在她四十分鐘的演說中,現場貴賓兩度起立鼓掌。演說既畢,她僅以蒙娜麗莎式的含蓄笑容向貴賓致意,來賓則以長達兩分鐘的鼓掌回禮。66歲的昂山素姬在演講辭中說:
「在我遭到軟禁的日子裡,我感覺自己彷彿不再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則讓我再次與外界的人們建立了聯繫,讓我重新感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諾貝爾和平獎讓全世界都關注緬甸爭取民主和人權的鬥爭。重要的是,它說明我們未曾被遺忘。」
隨著2010年底緬甸開始變革,昂山素姬也終於結束了多年的軟禁,並在今年4月補選進入了緬甸國會。
「民主總是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rn Jagland)則在稍後的致辭中稱,昂山素姬是全世界的道德表率,經歷了20多年的政治壓迫和人身自由受限,依然沒有一絲仇恨。亞格蘭強調,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昂山素姬比絕大多數人都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亞格蘭說,雖然昂山素姬曾經撰文寫道,在一個忽視基本人權的體制中,恐懼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其實統治者本身也會感到恐懼,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東西比恐懼更為有力,比如希望,比如勇氣。也因此,民主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
亞格蘭指出,1年多前,緬甸軍政府將權力轉移給指定的民選政府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場真正的變革。但是隨後,昂山素姬等政治犯被釋放,媒體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民族間簽訂了停火協議。
遲到21年的致謝
1991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發布公告,授予昂山素姬和平獎,並表示,其獲獎理由是「使用和平的手段,堅持不懈地投身並支持他人追求民主、維護人權、促進民族和解」。21年後的今天,昂山素姬終於能夠親自站在奧斯陸市政廳的講壇上,致辭答謝:
「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世界,使得人們可以免於流離失所,免於無家可歸,免於絕望無助,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可以享受自由與安寧。我們每 一個人,都能通過思索、言語與行動,為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讓我們攜手建立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能安然入夢,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地 醒來。」
昂山素姬說,當年投身民主運動,她未曾想過會因此而得到任何獎項,他們是受熱情驅使,謀求建立一個自由正義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她說:
「是歷史給予我們機會,使得我們能夠為信仰而拼盡全力。諾貝爾和平獎選擇了我,使得我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再那麼孤單。因此,我要感謝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感謝挪威人民,感謝世界上所有支持並堅定我的信仰、共同追求和平的人們。謝謝大家!」
歷史上,曾經也有多位和平獎得主無法親自前來奧斯陸領獎,較為人遺忘地有:
197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蘇聯異議人士、物理學家薩哈囉夫(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以表彰其堅持基本的人際間和平相處的理念。當時,評獎委員會評價這位蘇聯氫彈之父為「人類的良心」。薩哈囉夫當時被蘇聯當局禁止離境,因此由她的妻子前往奧斯陸代為領獎,並宣讀了他的獲獎感言。
1983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波蘭維權人士、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Lech Wałęsa),獲獎理由是「為確保工人組建獨立工會的權益,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瓦文薩同樣擔心前往挪威會導致無法返回波蘭而被迫流亡,因此讓他妻子 代為領獎,並由他的兒子宣讀獲獎感言。團結工會運動開啟了東歐劇變的大幕,以團結工會為首的聯合政府後來在1989年上臺執政,瓦文薩更是在1990年出 任波蘭總統。
193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德國記者、和平主義者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他曾經發表爭論,提醒民眾警惕納粹。1933年,納粹執政後,便將其送入集中營。因此在1935年獲獎時,他根本無法前去挪威。 1936年獲釋後,諾貝爾委員會前往其住處為其補頒獎項。奧西茨基獲和平獎,激怒了納粹當局,希特勒為此專門頒布一項法令,禁止德國人領取任何諾貝爾獎。 此後,193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被授予德國人多馬克(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他被迫拒絕領獎,並遭蓋世太保逮捕。一直到1947年,多馬克才從瑞典國王手中正式接受了獎牌。
聯合報:昂山素姬 夢想一個沒有難民的世界——昂山素姬得獎感言摘譯
翁山蘇姬演說結束後走下臺。(美聯社)
翁山蘇姬十六日在挪威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發表得獎感言,內容摘譯如下:
諾貝爾和平獎的力量
在我身遭軟禁之際,自覺恍如遺世。獲此殊榮後,令我再次感覺身處真實世界,我重回更寬廣的人類社會。尤有甚者,此一殊榮讓世人關注緬甸在民主與人權上的奮鬥。使我們不致被遺忘。
戰爭源自忽略他人苦難
一次世界大戰恣意揮霍年輕人的性命與潛能,殘酷虛擲全球有價值的力量……這是何苦來哉?近乎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仍難解個中玄奧。退一步說,我們豈能緣於對未來及人道精神缺乏先見之明,率爾犯下此等罪責?戰爭並非唯一之決勝場所,卻能將和平置於死地。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漠視苦難,便已埋下衝突之根苗,因為苦難會貶抑人、令人苦毒與憤怒。
我們活在一個開明時代
我們何其有幸,能生於將社會福利與人道援助不僅視為人之所欲,更視為不可或缺的時代。一時一地之良心犯,其命運竟受舉世之人所關注;視民主、人權為人類與生俱來之權利,縱非普世價值,亦廣獲認同;本人能生於此一時代,幸何如之!
絕對的和平在這個世上乃屬難以達成之目標,我們卻必須向它前進;我輩當聚焦於此,一如沙漠旅人緊遵引路星辰導引,以獲救贖。世界和平迄今猶未完美,甚或完美之和平境界終非地球所有,然追求完美和平之齊心協力,即能真誠且友善地凝聚個人及國家,增進人類社會之安全與仁善。
仁慈乃創造和平之力量
歷經苦澀而終嘗幾許甜美,更從其中尋獲最甜美、最珍貴之果實,亦即由仁慈之價值所體悟之教訓。本人欣獲之諸般仁慈,無分大小,皆令本人深信世間之仁心慈行,永無滿溢。以仁待人,亦即於他人之希望與需要感同身受,並給予人情溫暖。感受仁慈,縱使短短瞬間,皆能照亮沉鬱之心。仁慈之心,當能改變世人之生活。
最後,我們應以創造一個不再有流離失所與了無希望的世界為目標,人們在每個角落皆獲庇護,人人皆能自由且和平生活。任一積極、健全之思想與言行,皆為對和平之貢獻。人人皆能做此貢獻。且讓我們攜手戮力,共創一個世人皆能安心入睡、歡欣醒來的和平世界。
来源:看中國 聯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