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疑似女媧骸骨
山西省吉縣人祖山的「人祖廟遺蹟」
【看中國記者葉修綜合報導】國內媒體報導,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人骨,經北京大學碳14同位素測定,其年代距今約6200年前,還有明代的書墨題記,一些專家認為可能是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女媧遺骨,也有評論報導認為又是再利用文化為當地旅遊開發的功利說法。
據新華社報導,吉縣2日至5日召開人祖山考古文化旅遊鑒評聽證會,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考古、歷史、神話和民俗專家在考察人祖山後,形成上述共識。
人祖山位於黃河中游,主峰位於吉縣城東北30公里處,海拔1742.4公尺,歷代廟宇多達200處,主峰頂端的人祖廟佔地面積1400平方公尺,內有伏羲皇帝正廟及媧皇宮。媧皇宮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84年)遭人破壞。
直到2011年8月至10月9日,考古工作者才對人祖廟進行「搶救性」整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到民國的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到900年作為祭品的動物骨骸,並被認定為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
報導稱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包以黃綾,盛於木函。木函上墨書寫道:「大明正德15年(1520年),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在此,16年上樑立木…皇帝遺骨先人流下」。因此,明代人的墨書記載,把這份人骨遺骸稱為「皇帝遺骨」。
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女媧於洪荒時代用泥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但專家認為,在母系社會女媧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號,同時也成為氏族首領的名字,木函題記中「皇帝」之說,可能是某代或最後一代女媧,是後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因此這個遺骨是明朝人認為的「媧皇」遺骨。
人祖山考古鑒評會會場
華西都市報則評論報導,新華社報導此事時,配了一張專家論證會議圖片上有一條 「人祖山考古文化旅遊開發鑒評聽證會」的橫幅,表示當地尚未對外公布這項發現時就已開始計畫旅遊開發,此次媧皇遺骨如同曹操墓般。在一些文物學者為搶救文物奔忙時,某些專家卻為文物遺址亂背書,為旅遊開發歌功頌德,失去了學者的獨立判斷,這種學術權力唱雙簧,導致功利主義在文化領域的盛行。
網友紛紛調侃,有沒有找到補天用的五彩石頭?無語了,下次得找到玉皇大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