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留學幾乎成為國內企業家子女的必修課。很多企業家父母希望孩子經過西方教育洗禮,可以回國幫助家族事業再上一個台階。然而事實上,經過洗禮的孩子很多都不願再走父母的老路。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有珠三角企業家甚至因為擔心孩子出國後不願回國繼承和發展家族企業,而打消了送子留學的念頭。
不願接管家業留學成了罪魁
已過不惑之年的廣東順德民營企業家麥偉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在20年前創業辦廠,如今積累出一定規模的財富。自小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他決心讓兩個兒子都能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他又有些擔心:「在我的朋友圈中,孩子出國以後不願回來的事情常常發生,我見過太多,十有八九都如此。」有人建議他選擇折中做法———送一個留一個,他搖搖頭表示:「留下來的那個將來會埋怨我,說我偏愛一方,所以要出去就兩人都去,不去就都不去。」最終,由於實在擔心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積累的產業無人繼承和發揚,麥先生不得不打消了送子留學的念頭。
留學顧問介紹,從她接觸的企業家客戶來看,很多企業家家長本身學歷不高,在生意朋友圈中接觸不少高學歷、閱歷豐富的高素質人群。於是,在商海中練就開闊視野和長遠目光的家長出於對公司發展、拓展生意人脈等需求考慮,希望小孩出國接受磨煉打開眼界。然而,出國後的孩子常常不想回國再走父母老路,一些人甚至鄙視起自己的中國國籍。
企業家父母與子女出現衝突的一個極端案例發生在去年11月的江蘇蘇州。一名23歲的男子砍下了自己的4根手指,以表達他對父母和祖父反覆勸說其放棄對動漫的興趣、全心全意接掌家族企業的憤怒。
華南國際預科中心主任張蘇玲表示,在她接觸的赴海外留學大軍中,「富二代」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他們「仰望星空」的願望很強烈,而「腳踏實地」的成分卻不足。
參與家族管理從小培養興趣
專家分析,「富二代海歸」不走父母的老路可能是基於以下原因:其一,孩子留學所讀專業與家族企業所處的行業不相符,其專長在家族企業中難以得到發揮,所以孩子出於自身的興趣選擇不繼承家族企業;其二,具有留學背景的「富二代」在國外接受了先進的教育,視野會比父母更加開闊,看到了家族企業的侷限性,想憑藉自身的學識及商業眼光投資其他行業,以求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之前有報導稱葉姓「富二代海歸」不理會屬於造紙行業的家族企業,他本人卻看中了養豬業的發展前景,自己當「豬倌」創業,現在年入超過3000萬元,說不準其日後事業比父母更有成就。因此,對於「富二代海歸」不走父母老路的現象,不能簡單地說是「對的」或者「錯的」,有些孩子潛能的發揮和家族企業的發展方向一致,有些卻不一致。
專家同時表示,父母和孩子雙方其實可達成妥協實現雙贏。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繼承家族企業,最好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他對家族企業的感情,以及參與企業管理的熱情,在幫助孩子做留學規劃時,合理地選擇與家族企業相關的專業,孩子學成歸國也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企業,把在國外學習到的先進知識和技術用在家族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上,把父母辛苦打下來的事業發展得更旺盛,這樣的結果使各方皆大歡喜。
清晰出國目的避免「黃皮白心」
對於出國後價值觀改變從而不太理解中國文化和習俗的現象,啟德教育加拿大教育中心資深顧問江鏡煊建議,應讓孩子從小閱讀中國傳統文化書籍,植入中國文化的元素,避免日後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仔」。家長要幫助孩子客觀看待留學問題:留學不是因為中國「一無是處」或「不適合發展」,而是為了學到更前沿的知識,瞭解西方社會文化以對照東方社會的發展,打開自己的眼界和看待問題的思路。如果有這樣的鋪墊工作,孩子就會很清晰出國的目的,以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不是被文化落差「衝擊」得分不清東西南北,全盤否定東方文化甚至自己的祖國。
江鏡煊以自身經歷為例稱,他14歲便踏上赴加留學之路,迄今已在加拿大生活十多年,可是,他完全沒有忘記更不會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風俗。他表示留學期間不少同班同學都出身於「富裕家庭」,家有企業。然而,他們出國後發現比自己家富裕的、比自己能力強的大有人在,這些同學在深切感受到「落差」 後,性格不再囂張,做事反而會變得更為沉穩。換句話說,拓寬眼界應幫助克服自身坐井觀天式的侷限性,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狹隘想法。此時再加以引導,孩子或許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和用心,兩代人可望取得較好的互諒和理解。(作者:黃亮 實習生:梁欣妍 張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