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跡象表明,中國股市已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中國股市正在經歷著名電影《泰坦尼克》海難前的狂歡,9000萬股民正在搶乘即將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這種形容似乎有些誇張,但也恰如其分。如果從上證綜指2250點處畫一條橫線,我們會發現,當前的點位已經落在這條線的上端,觸手可及。
掐指一算,上證綜指從2001年6月24日的2245點,其間於2007年10月16日升至6124點,達到歷史最高點,隨後又一路下跌,最低下探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點。在經歷大起大落之後,時隔四年,上證綜指2012年4月27日收盤於2396點。十年輪迴,中國股市又回到原點。
這10年中,股市雖有反覆,但跌多漲少,漫漫熊途損耗著投資者的信心。據分析,10年來中國股民超過八成虧損、上證綜指跌幅全球居前,這些股市中的糟糕現狀讓投資者傷心並不解——為什麼中國股市總是牛短熊長?
以今年為例,開年以來,股市不再一味下跌,但上漲之路仍舉步維艱。在長期資金入市和政策微調的預期中,今年一季度滬指曾一度上漲近12%,後因缺少實質性利好而回落,最終以2.88%的微弱漲幅跑輸全球主要股市。反觀國際,由於歐債危機得到緩解,美國經濟緩慢復甦,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普遍恢復性上揚,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漲7.6%、日經指數漲19.25%、恆生指數漲11.5%。
中國股市之所以「全球皆漲我獨跌」,究其原因在於投資者對國內經濟形勢的擔憂,因為國內經濟的基本面並未好轉。3月份製造業指數數據低於分析師預期,創下4年新低;3月份出現自2004年4月以來的首次貿易赤字,今年淨出口額滑落到1000億美元;一季度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近18%,導致經濟增速降至近三年來的最低點。
然而,這些還不是導致中國股市連連下挫,差不多跌成了全世界最差的主要原因,而要找到真正原因和深層次背景,需要從中國目前的經濟社會體制整體運作尤其是中國的證券市場運作體制中去分析。歸納起來至少有以下三點:
一是新股不斷增發: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新股的不斷發行,讓投資者剛剛燃起的一點希望之火很快熄滅,A股又重蹈無休無止的調整之中。監管層對新股發行大開方便之門,給市場帶來許多悲觀情緒。
二是上市公司不斷擴容:為讓股民放心,一些上市公司先後承諾,短期不再融資。但不久,這些公司又向市場伸手索要巨資。政府方面還搞出中小板、創業板,擴容大戲一臺接著一臺,成天提心吊膽的股市,難以穩步上行。
三是暴跌不見政府護市:每當股市大幅下挫,美國等外國政府,都會有立竿見影的保護投資者的舉措出臺,反觀滬、深股市,每逢暴跌,很少能看見有出臺護市的政策。對比外國政府救市的作法,政府方面的救市舉措,總顯得猶猶豫豫、謹小慎微。
中國股市一路下行的事實,與日本10多年前泡沫經濟的形成過程非常相似。尤其是中國也面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擴大內需,開放金融市場,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等一系列問題。但是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與當年日本經濟還不能同日而語,因為中國付不起10年經濟衰退的代價。
也許有人會說,兩天前(4月30日)證監會出臺了對股市的利好政策:從6月1日起,A股交易相關收費將大幅降低,總體降幅為25%。但是,許多業界人士認為,該政策主要針對發生在交易所和證券公司間的費用,對券商和上市公司有利,而與普通股民關係不大。因為在股票交易成本中,印花稅是大頭,按照千分之一徵收,過戶費其次。例如普通股民買1萬元上海A股,其費用只減少0.625元。
當然,此次出臺的股市新政,在短期內對股市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由於沒有經濟向好基本面的支撐,預計股市很快將回到原點。當中國股市跌得一塌糊塗的時候,監管層除了說希望,說方法,提風險之外,已沒有什麼高招。讓我們擔憂的是,在中國股市生病的情況下,仍有新的股民加入其中,問題是,他們中還有多少人會倒在股市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