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造一艘魔鬼大帝
20世紀是世界進入高科技的分水嶺。自十八、十九世紀,人類已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多突破。1784年,瓦特發明瞭蒸汽機,英國出現了「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了手工業,整個社會都發生巨變。因為英國最先發生工業革命,所以19世紀等於是英國人的世紀。英國的棉紡織業用棉量在70年間增加了一百倍。
到了1820年,即在中英鴉片戰爭之前20年,英國的工業生產量已佔世界的50%。到了鴉片戰爭那年,全球四分之一貿易被英國控制。英國成為當時世界最強大、最先進的工業國家。
1840年,中國大清王朝的滿朝文武仍處於紙迷金醉、愚頑渾鈍地陶醉於義和團式的刀槍不入狀態,西方世界已有了電燈、無線電、電話和堅炮利艦。各種新發明,新設計層出不窮,日新月異。英國首相丘吉爾曾驚呼:「每一個早晨,一覺醒來,這個世界都會有一些新發明的機器上市運轉;每個晚上,世界到了吃飯的時候,這些新機器仍繼續運轉。」
在法國,當中英發生鴉片戰爭時,它的棉紡織產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倍。鋼產量也劇增。法國成為僅次於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雖然較英法兩國起步為晚,但發展速度很快。1820年,當英國的工業生產量佔世界一半的時候,美國的農業人口卻佔全國六分之五,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從事商業。但到了1850年,美國全國鐵路總長度已達一萬五千公里,居世界第一;它的農產量也迅速超過所有歐洲國家。1861年,美國只有三個百萬富翁。到1901年,百萬富翁人數達到3,800個。40年光景,百萬富翁人數增加了一千多倍。
1835年,法國人托克維爾就寫出《美國的民主》,這本書現在還是美國大學開列的必讀書,被視為闡釋美國民主的經典著作。美國公共電視臺C-Span曾做「托克維爾與美國」的專題節目,沿著一百多年前托克維爾在美國旅行的路線,考察探究今天的美國與當年的異同,同時高度讚美這個法國思想家百年前對美國價值以及這個偉大國家的準確描述和預測。
海上競爭
當時興起的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幾個工業國家,迅速在各個領域展開競爭,包括爭奪航海業。英國當時可以說是海上霸王,它壟斷了海上航運業30%的業務。而美國、法國和德國三個國家才各佔15%。
科技的發展,迅速使海運發生變化。輪船質量發生質的飛躍,由木質船發展成鐵船。由帆船,變成了汽輪船。隨著輪船體積和排水量的迅速增大、時速的提高,全球航海業務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由於那時還沒有航空飛機,國際旅行主要靠輪渡。聯結歐洲與北美大陸的大西洋,成了萬船競發、川流不息的主要航運海面。
在英國,「北大西洋航運線」的主要公司是「白星輪船公司」。它是由維多利亞商人托馬斯.哈瑞.伊斯米創辦的,並得到了被稱為「造船工程天才」的愛德華.哈蘭德的協助。
伊斯米經營船運的哲學是,一定要讓乘客們舒服更舒服,盡量使旅客在船上不感覺茫茫大海的危險和恐怖,讓他們感覺像是在自己的家裡。白星公司擁有的「海洋號」客輪上的設備,相當體現了伊斯米的生意哲學:一等艙非常漂亮寬敞,並建造在最遠離輪船主機震動的地方。同時船上還修建了豪華的「沙龍」、客廳,甲板上裝置了頂棚,使甲板成了乘客們散步、鍛練和兜風的地方。船上還建造了電動的信號傳送裝置,另外有淡水自來水管和淡水鍋爐。
托馬斯.伊斯米早年主要從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他很有眼力,很快就觀察到,大西洋航運是個非常有利潤、有前景的事業。於是他賣掉了貿易公司,開始投資航海業。1867年,他用在澳大利亞生意中賺到的一筆可觀的款項購買了白星輪船公司。由於他的船是以豪華舒適、服務乘客為最高準則,所以,很快他的白星公司就在英國、德國和美國的航海同行中佔領先地位。他的船成為一個標準,意味著下水後半個世紀都不會被淘汰。
白星公司和英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的「哈蘭德沃爾夫船廠」有著非常好的合作關係。它們兩家簽訂的合同是:白星需要的輪船,全部都由「哈蘭德沃爾夫船廠」製造,白星不向其它船廠訂做輪船,而「哈蘭德沃爾夫船廠」也不給白星公司的競爭對手製造任何船隻。
「哈蘭德沃爾夫船廠」被認為是當時歐洲造船工藝最高超、造船費用最昂貴、最有名氣的大造船廠。它有一萬四千名工作人員,包括設計師、工匠、工程師、海運建築師、室內設計專家、裝飾師、電工、水管工、木匠等。工作人員的薪水也是當時歐洲所有船廠最高的。很多人都想進入這個船廠工作,因為它意味著高收入,工作穩定,還令同行們羨慕。
「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建立於1840年,那一年恰巧是中英鴉片戰爭爆發。這個造船公司運轉了19年之後,被愛德華.哈蘭德購買。兩年以後,古斯塔夫.沃爾夫加盟這個公司,因此有了「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沃爾夫是個寡言少語,但精明強幹的生意人。靠了銀行家的舅舅給的五千英鎊貸款,哈蘭德才有能力買下這家造船公司,而這筆交易能做成,背後是沃爾夫在穿針引線。
哈蘭德和沃爾夫是兩個天生的造船家。尤其是哈蘭德,他簡直就是造船的天才,不僅能夠設計建造巨大高級的輪船,還能使輪船具有純粹的美學價值。他們建造的輪船體積大、有超級結構,還安裝了最現代的渦輪結構、發動機和螺旋槳。所有相關的機械都是一流的。哈蘭德和沃爾夫在造船業建立了一個不尋常的質量標準,這種標準影響並決定了整個歐洲輪船製造業的取向。這個造船公司的記錄顯示,在它139年的歷史中,它一共製造了1500條船,平均每個月造出一艘船。
1871年,「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為白星輪船公司建造了第一條幾乎全部都是用鐵製成的「海洋號」。而十年以後,鋼才成為製造輪船的主要材料。「海洋號」是當時最大的船,有128米長,3700噸。船上安裝了以前沒有過的電鈴,用來聯絡船員。船上的照明由油燈取代了蠟燭,同時每個船艙都安裝了暖氣設備。乘客的房間寬敞明亮,其舒適程度超過了所有在大西洋上行駛的客輪。一名觀察者說,「它不像是客輪,而更像帝王的專用艇。」「海洋號」的漂亮、堅固和龐大,不僅成為白星公司的樣板船和中流砥柱,也成為白星公司的競爭對手的仿效對象。一年以後,「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又為白星輪船公司製造了三條姐妹船:大西洋號,波羅的海號,共和號。
1874年,托馬斯.伊斯米從「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訂製了一對排水量五千噸的輪船:波瑞泰內克號和澤門內克號。這兩條船的時速都達到19海哩,相當於每小時33公里在大西洋上航行七天半就可以從英國的港口到達紐約。
1889年,托馬斯.伊斯米又在「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訂製了「圖騰內克號」和「麥傑斯內克號」兩艘排水量都達到萬噸的輪船。這兩艘船的時速都達到20海哩,即每小時行駛近36公里。兩條船都建造得比以前的船更堅固美觀,更有流線感。
托馬斯.伊斯米的兒子布魯斯.伊斯米也在這個家族公司工作。出生在1862年的年輕的伊斯米在英國最好的兩間學校得到教育,又在巴黎的時尚學校學習過一年。他學習歸來就進入白星輪船公司,成為他父親的助手。老伊斯米是個辦事非常認真的老闆,以嚴謹規矩著稱。小伊斯米上班的第一天,就領教了父親的領導風格。小伊斯米離開他父親的辦公室時,忘了拿禮帽和大衣,他還沒走出大門,就聽到他父親用辦公室裡誰都能聽到的聲音喊叫,把這些帽子衣服拿到別的地方去!在白星公司工作的日子,小伊斯米感覺生活在父親的陰影裡,一切都是父親發號施令。雖然他腦子裡不斷閃爍著要建造一艘世界最大的巨輪「泰坦尼克號」的夢想,但他在公司僅僅是個跑腿的。
愛德華.哈蘭德死於1895年;四年後托馬斯.伊斯米也去世了。38歲的布魯斯.伊斯米繼承父業,出任了白星輪船公司的總經理。
年輕的伊斯米上任之後,就發現白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是來自蒸蒸日上、咄咄逼人的德國輪船業的競爭。德國輪船業之所以發展很快,是因為它得到德國政府的大量財政補貼,而對此英國政府不願意跟進效仿;二是越來越多的往返於大西洋的乘客,尤其是富商們,要求輪船公司提供更豪華、更舒適、速度更快的輪船。這一切都意味著需要建造新的、更高級、更豪華的輪船。
摩根的野心
在美國,富豪摩根經過苦心經營,擁有了美國的鐵路、煤炭和鋼鐵業,並開辦了銀行。這位今天遍佈世界各地的著名的「摩根銀行」的開業祖先,可能是20世紀初美國最有魄力和想像力的人之一。他望著萬里無雲的茫茫大海,心中湧動起進軍航海業,壟斷海上航運,建立遠洋帝國的夢想。當有人提出「把大西洋上各種競爭的輪船公司都統購到一起」的主意,問他是否感興趣時,他用一向乾脆果斷的老闆口氣回答:「太應該是這樣了!」
摩根的設想是有了統一的公司,就會把大西洋上客輪的價格統一起來,因為各種輪船公司激烈競爭,船票價格有時高得非常離譜。他的想法是,從英國到紐約,三等艙的船票應該控制在2英鎊之內,以吸引更多的窮人旅遊。
第一步,他建立了「國際商業航運公司」,著手收購各種輪船。當他把美國的主要大西洋航運公司都統籌起來之後,摩根把眼光投向了歐洲,尤其是瞄準佔大西洋30%航海業務的大英帝國。
對摩根的主意,英國人最初反應很緊張。他們當然不願意自己的輪船和航運都被美國人拿走。英國政府給了白星公司在英國的競爭對手康納德輪船公司200萬英鎊的貸款,因此康納德公司造出了兩艘高級客輪,其中尤其是「路斯塔多尼亞號」被迅速投入到大西洋上使用,作為對摩根野心的回答。「路斯塔多尼亞號」的巨大和快速立即成為倫敦人關注的焦點。康納德公司新下水的兩艘輪船,對白星公司明顯構成威脅,因此白星必須尋找辦法,奪回在海上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伊斯米對摩根的主意發生了興趣,因為和摩根合作,意味著會有更大的資金,可以建造更高級、更豪華的巨輪,一舉擊敗康納德公司,重新當龍頭老大。
小伊斯米秉承父親的航運原則,那就是要讓乘客更舒服。這就意味著輪船的設備要更新再更新,船上的裝潢要豪華再豪華,讓乘客有四海為家、賓至如歸的感覺。
和伊斯米的白星公司一直保持良好關係的「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也由詹姆斯.皮埃爾勛爵繼承他父親出任了總裁。這個少壯派當然也想製造更高級、更豪華的巨型輪船。哪個船廠不想造出「天下第一輪」!
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又提出了非常有誘惑力的新方案:他的「國際商業航運公司」將用高於白星公司1900年收入的10倍的價錢來收購這家輪船公司。為了不讓英國人恐懼,他還保證,雖然收購後白星公司屬於美國的公司,但一旦發生戰爭,白星公司的全部船隻完全歸英國海軍調遣。
1902年12月,摩根的「國際商業航運公司」和伊斯米的「白星輪船公司」簽訂了合併合同。根據合同,伊斯米仍然擔任白星公司的執行總經理和董事會主席。為表示誠意,摩根懇請伊斯米到紐約出任「國際商業航運公司」的總裁,並承諾非常可觀的薪水。但伊斯米婉言拒絕了。這個出生在英國,從小在英國長大的輪船世家之子,已完全適應了倫敦的生活,他在那裡有一個龐大的社交圈子,不願意去陌生遙遠的紐約從頭打天下。
巨輪從餐桌上起航
白星公司合併到美國的「國際商業航運公司」之後,伊斯米就有了巨大的資金,可以異想天開了。他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建造一艘他早就夢想的最大、最豪華的巨輪。
1907年的一天,一輛豪華轎車載著伊斯米夫婦到達了「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公司」總裁詹姆斯.皮埃爾在倫敦的幽雅別墅,和皮埃爾夫婦共進晚餐。面對過去這幾年中發展迅速、虎視眈眈的德國造船業和航海業務,加上英國本國的對手康納德輪船公司新建造的兩艘巨輪的壓力,伊斯米和皮埃爾都知道,他們必須做出反應,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
吃完飯,夫人們就離開了,這是當時英國的規矩。於是兩個英國輪船巨頭,叼著雪茄,品著拿破崙酒,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噴雲吐霧,把酒論航海。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大、最豪華的萬噸巨輪的雛形,就在這雪茄煙霧和杯光酒影中誕生了。他倆決定,製造一艘「泰坦尼克號」巨輪,她的規模、排水量、設備和裝潢,都要成為世界第一,要超過大西洋上行駛的所有輪船。並且不是製造一個,而是製造一對「姐妹船」:「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
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立即在航海業引起震撼。權威的英國輪船製造業技術性雜誌《造船者》說:「這個主意是維多利亞夢想的遺產。這樣兩艘萬噸巨輪的設計和建造,標誌著今天英國航運業和造船業超乎尋常的能力,這是過去半個世紀努力的積累和結果。」一些科技月刊更是熱烈探討巨輪上應該有什麼樣的現代科技設備,包括現代電動信號、電動浴室、無線電發報機、冷凍裝置等等。似乎凡是現代科技設備,都應該在這兩艘巨輪上有所體現。
但也有人唱反調。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編輯發表意見說:「這種魔鬼般的巨船,將會使世界上眾多的富豪和名人高度集中在一個船艙,它超過了當今世界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承受能力。」
海員出身的著名英國小說家約瑟夫.康拉德更是盡全力反對。康拉德出生在波蘭,17歲就開始了航海生涯。作為海員,他在海上航行了整整20年。他用他的第三語言英語描寫了絢麗多姿的海上生活,成為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都和航海有關。他認為建造「泰坦尼克號」這麼大的輪船的想法是「病態的,而且是非常醜陋的病態。」
同時,紐約那邊也出現了麻煩。紐約港口的所有船塢都無法放下兩條五萬噸以上排水量、長達二百多米的巨型輪船。如果接受這樣的兩條巨船,只能擴建船塢,調整港口。摩根和「國際商業航運公司」的其他老闆們,找到紐約市港口董事會,百般勸說,最後終於說服了他們擴建港口,把查爾斯碼頭向哈德森河縱深擴建一百米。
在水上建造懸崖
伊斯米和皮埃爾沒有理會那些反對意見,按他們的計畫,在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開始建造「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
1907年底,在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的船塢,二號船臺開始建造「奧林匹克號」,三號船臺著手製造「泰坦尼克號」。按照預定的計畫,1911年「奧林匹克號」建成下水;一年以後「泰坦尼克號」也將投入到大西洋使用。「奧林匹克號」也是萬噸巨輪,排水量有五萬噸。1911年下水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輪船。
但三號台上的「泰坦尼克號」更巨大,她的排水量達到六萬五千噸。當時全世界海面上行駛的任何輪船都沒有這麼大的排水量和噸位。一個當時在船廠建造「泰坦尼克號」的人記下了這樣的觀察:
「經過幾個月的基礎工程,終於開始立起了船架。當船身隨著腳手架升高聳起之後,它簡直讓人倒喘一口氣。這艘船的巨大,簡直像是魔鬼,不可想像它會如此龐大宏偉。它比岸邊所有的大樓都高,連旁邊的山脈也相形見‘小’。從船身到船上的四個煙囪,從螺旋槳到城堡一樣的旅客房間,所有的東西都有魔鬼般的、不可思議的規模。甲板上的每一英吋都支撐著至少兩噸的重量,可想而知它有多重。」
另一個觀察者說,「它的巨大高聳,像是水上的一個懸崖峭壁。」「泰坦尼克號」的船身長達270米,有半里多地長;寬28米;從水線到救生艇甲板有19米;從船面甲板到四個大煙囪頂端,有53米,比兩個天安門城樓還高。
從造船工藝來說,它也是空前的。它有三套暗輪,兩套四氣缸往複式船機,各推動一個扇形推進器;另一套是渦輪船機,推動中央的推進器。三套船機合起來,設計馬力為五萬匹,但實際上它可以毫不費勁地發出五萬五千馬力的力量,從而使這艘輪船可以每小時最高行駛25海哩,相當於45公里。
它的最先進之處,是防水系統:兩層船底有16個水密艙,由15道隔水密艙構成,從船頭到船尾,一線連成。而且前五艙的任何兩個水密艙進水,船都仍然會浮起來,不會下沉。造船專家認為,即使進水,這條船也能在水面上浮兩、三天。
不要說它用了多少噸鋼鐵和焊條,光船身上的鉚釘就有300萬個,重量達1,200噸;船上的三個鐵錨,重量有31噸;螺旋槳重量達到101噸,是由六段焊接到一起的,也是所有輪船中最大最重的。
哈蘭德沃爾夫船廠的人都認為這是他們造出的最好的一條船。「泰坦尼克號」的主要設計者亞力山大.卡萊爾感嘆地說:「這是我最後的一個孩子。」由於他設計出這樣漂亮的巨輪,卡萊爾被提升為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設計師。
「百萬富翁專號」
英國《造船者》雜誌興奮地評價說:「它的形狀太完美了!那些從沒有經驗建造這樣巨大的輪船的人,竟然造出了這樣輝煌的巨輪。」
大西洋兩邊的新聞媒體,都對她交口讚譽,稱她是「最美妙的輪船,」「登峰造極的豪華,」「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等等。美國的《華爾街日報》還給她起了一個綽號,稱她是「百萬富翁專號。」
報紙上的讚美並不是誇張,「泰坦尼克號」確實是20世紀最誘惑人們讚美的存在物之一。她是人類製造的最大的能移動的物體,不僅外形巨大,內部的裝潢更遠遠超過慈禧太后的頤和園,如同現代皇宮。她是人類邁進20世紀的獨一無二的科技與舒適的婚配,是聯結兩個時代的完美體現。
船上有豪華的餐廳,富豪們可以在那裡舉行私人宴會。在甲板兩側有AB兩排裝飾高雅豪華的一等艙,可裝載735名乘客。一等艙房間的牆壁是用伊麗莎白時代的木板瓖嵌的,房間非常寬敞,還有專用甲板,上面有透明的玻璃頂棚,既有陽光,又沒有海風,同時其他乘客不可以入內。
最高級的房間,每晚收費4350美元,等於專用甲板每30厘米收費40美元。甲板上還修了「巴黎大道」,連接到餐廳。大道旁邊的擺設,給人一種真的走在兩邊是咖啡館的法國大街上的感覺。
船上還設有健身的體育館,裡面有游泳池。這是人類第一次在船上修建了這種設施。船上還修了網球場、長滿四季常青植物的拱臺亭榭、瓖嵌著瓷磚並帶有桑拿浴的土耳其澡堂。
船上有冷凍設備,可以保藏冰凍礦泉水;植物園可以提供鮮花;美容室有從自來水管道自動流出的洗髮液,使頭髮速干的吹風器;洗相室的顯影和暗房設備,可以使乘客們把在海上拍的照片不用到岸就洗出觀賞;船上還修建了配有現代醫療設備的醫院和手術室;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書館、閱覽室、吸菸室、聊天室和寫作室等。
船上的晚餐沙龍,規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從地面到天花板有11米高,20多米寬,可容納500個座位,有一片海洋般的雪白的絲綢裝飾的餐桌。天花板上懸吊著玲瓏剔透、形狀奇異的水晶燈,它們被瓖嵌在閃爍發光的銀質燈座上。餐桌上的花紋圖案全是高格調的蘇格蘭薊、英格蘭玫瑰和法國水仙。
船上還裝上了電梯,這是人類第一艘有電梯的輪船,以當時的年代,不管在哪裡,電梯都讓人驚奇,它是最新潮、最現代的標誌。船上還有電話和無線電發報系統,這些在當時都是最先進的。
《造船者》雜誌當年曾這樣驚嘆地描述記載「泰坦尼克號」的豪華現代裝置:
「在一等艙的公共空間,有沙龍,餐廳,會客廳,閱覽室,寫作室,吸菸室,連廊咖啡館和長滿棕櫚的庭院。其它驚奇的裝置是體育館,網球場,土耳其電動攪水浴室和游泳室。那些豪華精美房間的寬敞和迥異風格,可以使各種嗜好的乘客滿意。船上還設有理髮室,洗相暗房,燙衣室,供富豪的侍從和佣人們專用的餐廳,借書室,電話裝置和無線電系統。所有的裝置都和那些豪華的傢俱配套,使一等艙的設施比岸上的一流賓館還高級,還令人舒適。」
當時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已達到每93分鐘生產一臺汽車。所以「泰坦尼克號」特意在底艙建造了大停車場,配備了長臂吊車,使乘客得以隨身攜帶自己的轎車。除了一等艙,船上還有可以裝載674名乘客的二等艙和裝載1,024人的三等艙。加上船員,它一共能運載3,300人。
「泰坦尼克號」廚房的麵包師布格斯在大西洋上跑了43年,什麼樣的巨輪他都見過,像「奧林匹克號」、「威嚴號」、「伊麗莎白女皇號」等等。他說:「沒有哪條船比得上泰坦尼克號。」「你看,以前被稱為最豪華的巨輪奧林匹克號,上面的大餐廳裡連地毯都沒有。而泰坦尼克號,你走進它的餐廳,地毯厚得能深到膝蓋。船上的傢俱都是厚實的原木,重得你根本抬不動。這是一條最漂亮、最了不起的船。」
来源: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