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藝圃山水亭臺(網路圖片)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山石、水體、植物配置、建築小品是構成園林的四大要素,足以說明山石在園林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師法自然 凝結創造
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藝術摹寫,故又稱之為「假山」,它不僅師法於自然,而且凝結著造園家的藝術創造,因而除神形兼備外,還具有傳情的作用,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的「片山有緻,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園林常借疊石而抒發情趣,這可能是受繪畫的啟迪。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對山的描繪:「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很能說明寄情於物的移情作用。在揚州園林,有用石象徵春夏秋冬的做法,這充分證明了疊石的某種象徵或傳情作用。如春石,以粉牆漏窗為背景,一峰突兀於疏竹叢中,猶如雨後春筍,象徵春回大地,有萬物競春之意趣。夏石,是以峰岩聳立,盤根深厚,碧波穿流其間,蒼翠蓊鬱氣氛極濃,生機勃勃。秋石,倚立於亭之一側,呈暗褐色,寓意萬物蕭索,葉枯翠殘。
(網路圖片)
山石多以石峰的體形變化而取勝,在規模上,需要在有限的小庭院內,立數石峰,須主從分明,疏落有緻。
蘇州留園石林小院,是一個以山石為主題的小庭院,院中聳立著一塊石峰,體形極優美,可作為揖峰軒及石林小屋的對景。留園前院,四周散落地綴以山石,唯中央偏東數峰拔地而起,成為院內景觀的重點。留園的另一冠雲峰庭院,院內有三塊石峰,主峰為冠雲峰,作為林泉耆碩之館的對景及景觀重點,位於園的中部,東側為瑞雲峰,西為岫雲峰,是次要觀賞對象,體形均極優美。
在較小的庭院內堆山疊石,還有一種常見的手法即是在粉牆中嵌理壁岩。如《園林》所云:「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筆,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中國園林刻意追求詩情畫意,這便是最好的佐證。
對於較小的庭院,通常以稀疏散落的石塊加之玲瓏俊秀的石峰來點綴空間。對於大型園林空間來講,為避免空曠、單調和一覽無餘,還可借山石將單一的大空間分隔成為若干個較小的空間。借山石分隔空間與利用建築分隔空間,其目的雖然一樣,但效果卻不盡相同。山石無定形,雖由人作,但畢竟屬於自然形態的東西,凡以山石分隔空間,通常都可使被分隔的空間相互連綿、延伸、滲透,從而找不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而以人工建築為界面分隔空間,則彼此涇渭分明。兩者相比,雖各有特點,但前者似乎更能以不著痕跡的方法把單一大空間分隔成為若干個較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