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房產稅預言如火如荼,推廣房產稅是發展方向,目前還不存在大規模推廣的基礎。
3月22日,中國政府網報導國務院日前批轉了發展改革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行業和地區範圍,適時擴大房產稅試點範圍。有市場人士預言,廣州、深圳將成為下一輪房產稅實轉試點城市。
如果房地產調控不放鬆,進行稅制改革推出房產稅就是大勢所趨。推廣房產稅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匹配改革的重要步驟。如果說分稅制改革解決了中央政府的財政困難,目前的稅制改革則著眼於建立更完善的稅收體制,在改革的過程中解決地方政府賣地財政的理不直與氣不順。
房產稅應該徵收,但目前還不存在大規模推廣的基礎。
擔心自己成為房產稅主要徵收目標的前期投資者,或者程序正義論者,認為房產稅處於法律模糊地帶,地方政府制定規章來開徵房產稅的做法不符合稅收法定原則。雖然按照《房產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施行細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抄送財政部備案」,可以將徵收房產稅視作對《房產稅暫行條例》第五條所規定的「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的免稅政策進行的修改,但合法性還不是十分完備。我國圍繞房地產的稅收十分複雜,在不清理目前稅費的情況下徵收房產稅,存在與民爭利之嫌。
更重要的是,公平徵收房產稅將遭遇利益集團的巨大阻力。各地的單位集資建房以及除大產權之外的各類非商品房層出不窮,徵收吧成本過高,不徵收吧,太不公平。此前住建部向地方政府讓度個人住房信息公布的權力,說明公開個人住房信息已經觸痛了權貴階層,很難想像,沒有公開的房地產信息會有公平的稅收。
房產稅的推廣是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與中國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並頭而行,絕不可能一騎絕塵單兵突進。因此,在試點總結經驗,在清理稅費的基礎上推出房產稅,是題中應有之義。
如果說從法理、稅費清理等方面反對房產稅有一定道理,有人以上海與重慶為例,認為房產稅對調控房地產市場無用,因此沒必要開徵房產稅,則是強詞奪理。抑制房地產泡沫有兩個核武器,一是抑制貨幣泡沫二是開徵嚴厲的房產稅。
只要是以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體系就不可能出現房地產泡沫,原因很簡單,房地產等資產是通脹的對沖工具,只有通脹預期高企的國家,人們才不斷購入房產抵擋通脹壓力。如德國、加拿大等國,房價有漲有落,卻未曾有駭人的房地產泡沫,原因就在於嚴格的貨幣紀律。大批國人移民到加拿大,各國移民推高了加拿大的房價,而在加拿大炒房者卻屈指可數。另一方面,美元購買力的貶值眾所矚目,根據《投資收益百年史》一書提供的通脹數據計算,從1900年到2000年,相對於黃金的價格而言,美元已經貶值了95.71%;義大利里拉的購買力下降了99.98%。到本世紀網際網路泡沫崩潰之後,通過房地產金融衍生品,房地產的金融槓桿達到百倍,此時房地產價格脫離實際財富瘋漲就成為必然趨勢。
房產稅是抑制房地產投機的第二個核武器。房產稅的本質是將房產收益收歸政府所有,通過調節稅率使個人投資者永遠無法從房地產市場獲取暴利,只能獲取政府許可的收益。如此一來,炒作房地產將變得無利可圖。只要抑制通脹與房產稅兩者並用,就無需擔心房地產泡沫不可收拾。
上海與重慶的房產稅對投資者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抑製作用,卻沒有成為核武器,是因為房產稅被拔去尖牙利爪。根據1月18日上海市財政局公布的2011年上海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顯示,2011年上海房產稅達22.1億元,完成預算的110.5%。而2012年上海房產稅預算為22.5億元,與2011年執行數基本持平。這樣的稅收收入相比於2009年上海商品房4109億元的總成交金額,2010年2987億的商品房總銷售收入,只能說是九牛一毛。低至1%左右的稅率與存量房基本不征的政策,使房產稅「老虎」變「病貓」。房產稅作用不明顯,正是房產稅被切割的結果,如果對存量市場開徵房產稅,相信目前對房產稅效果的冷嘲熱諷能瞬間收聲。
房產稅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反對者與支持者勢若水火。用完善法律程序、清理稅費、推進房地產市場改革的辦法,逐步推進房產稅,才能得到民意的最大支持,也才能推開障礙改革的利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