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4位企業家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台上並排而坐。可在台下眾多記者眼裡,因為所管理企業的「性質」差異,他們的境遇並不相同。
問題首先拋給了坐在最左邊的泰富電氣集團董事長楊天夫。一名記者向這位民營企業家列舉了如今民企面臨的諸多困難:融資難、政府扶持力度弱、人力資源匱乏、競爭力相對低下……
「這麼多的困難,你覺得應該怎麼解決?」記者最後問道。
「看來民營企業的這些困難,大家都非常清楚。」楊天夫笑了。
楊天夫的右側,坐著同樣是民企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與他們兩位被問到的問題不同,國企背景的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和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大部分時間都在回答「企業如何做優做強」,或者「是否有意願前來開設分公司」。
台上,來自國企和民企的代表各佔「半壁江山」;可他們的中間,卻像隔著一道天然的「分水嶺」。
13年前的兩會上,也曾上演過相似的一幕。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對憲法個別條款作了修改,其中包括將非公有制經濟列為中國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當年3月14日,分別來自國企、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的4位負責人在人民大會堂共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在場的一名外國記者評價說,中國企業家第一次「平起平坐」了。
不過,直到13年後的今天,對於「平起平坐」4個字,很多人仍然持不同意見。
一年前,全國政協委員、盛達集團董事長趙滿堂屬下的地產公司曾參與競拍一塊北京的住宅用地。結果,因為一家國有房地產企業不斷「不計成本地舉牌」,最後成交的價格,足足比他預估的高出30%。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趙滿堂連連感慨:「這種狀況,民營企業怎麼跟他們比?」
改革開放之初,民營經濟曾在夾縫中艱難生存。13年前,當憲法終於給出了一個「名分」時,人們期待民營經濟能夠擺脫束縛高速發展,並且對陳舊的國企機制「起到競爭監督的作用」。
13年後,民營經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全國政協委員、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偉在政協大會的發言中說,民營企業為我國貢獻了「50%以上的GDP增量、60%以上的發明專利、70%以上的就業、80%以上的新產品和90%以上的再就業」。
然而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民企卻在不斷抱怨,受到「不平等對待」。
一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在江蘇團的討論中說,民企享受國家的資源少,納稅等義務卻盡得多。
激動處,他憤怒地提高音量:「央企是國家親兒子,我們是野兒子!」
全國政協委員李榮融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這位前任國資委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以美國職業籃球作比,「就像湖人隊一樣,你說沒有科比是湖人隊嗎?但反過來光有科比是湖人隊嗎?同樣道理,市場像一個團隊,大的離不開中小,中小離不開大的,不能對立起來。」
他還專門總結了3句話:「經驗共分享,教訓共吸取,競爭共提高」,用來形容兩種性質企業的合理關係。
不過,在這樣的「共分享、共吸取、共提高」之前,民營企業家們要求的,是一些更為基礎的東西。
全國人大代表、志高空調董事長李興浩說,他希望民營企業能夠享受與國企完全相同的政策與資源。同在空調行業的格力集團總裁董明珠則希望,「無論企業是什麼性質,都有一個一致的標準」。
趙滿堂反覆強調,改革開放到了今天,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來配置資源、對待企業。「政府不能再糾纏於體制問題,也不能再把‘國有’、‘民營’分得那麼清楚了!」
今天的發布會上,面對兩位國企負責人,一名印度記者卻把「國企改革應當從何開始」這個問題,提給了他們身旁的兩位民營企業家。
作為在座唯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負責人,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謹慎地作了回答。他說,中國並不適合「完全市場化」,一些戰略性資源行業,包括醫療、市政等涉及民生的產業,都不適合完全私有化。
不過,他同時也唿吁,在完全競爭領域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政府不能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
楊天夫則在回答時表示,期待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改革,能夠逐步讓所有行業對市場公平開放,「不管什麼所有制的企業都能進入」。
「這是一個趨勢,我也期待有一天能享受這樣的改革成果。」在這個國企、民企負責人「平起平坐」的會場上,楊天夫微笑著說。
来源:中青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