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政協和人大會議,自上週末起先後召開,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兩會」的分析評論。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今年‘兩會’召開前一個月,2月上旬,重慶發生副市長王立軍在美國總領館滯留一天的事件;下旬,官方媒體以近年少見的堅決姿態力挺改革,《人民日報》一系列評論文章直指改革不能怕風險,所謂‘寧要微詞,不要危機’,‘防止局部利益左右發展方向’,透露出中共高層準備重拾改革大旗,以改革為‘兩會’與今秋中共‘十八大’定調的氣勢。」「不過,在向鄧小平路線與科學發展靠攏的同時,重慶並沒有放棄唱紅。本次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在記者會上針對王立軍問題的表態,表明瞭中央政府對重慶社會與經濟建設成就的肯定態度。就在2月下旬,中央宣傳部門正掀起新一輪‘學雷鋒’熱潮。」「這些信號,看來有點不協調。一方面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一方面宣揚早期的革命精神資源與代表人物,這兩個因素組合起來的畫面,沒有指示出清晰的方向。」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到了瓶頸,與經濟持續增長不相適應的體制問題,令各種社會矛盾激化至臨界狀態,政治改革的呼聲日趨強烈,今次‘兩會’在發展與改革的問題上,有何決策,有何舉措,當然廣受國內國外注目。」「當前中國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在國外環境,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發酵未止,中東局勢硝煙味依然濃烈。在國內形勢,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矛盾突出的難題,也面對出口市場疲不能興的挑戰。在這種氛圍下,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向上,如何在拉動內需、遏制通脹、平抑房價等問題上採取適切措施,並加強社會保障,以改善民生,減少民怨,正是人們對兩會的期望。」「其實,到了今天大家都明白,政治改革繞不過,始終得面對,問題只在時機、幅度和力度。只是今次‘兩會’,既為十八大中共領導層換屆前的一次全國性會議,相信不會‘越俎代庖’地在政治改革議題上作出重大決定,反而應是各方各派政治力量,就政改交換‘條件’、凝聚共識的一次大好機會。」
廣東《南方日報》署名韓方明的評論稱:「近年來,兩會期間不斷有代表或委員‘為賦新詞強說愁,語不驚人死不休’,爆出假話、空話、大話和雷人的話。經媒體公開後,吸引民眾眼球、招致抨擊、批評和諷刺的同時,也讓公眾對代表和委員這個群體的能力和水平多有詬病,逐漸削減了對‘兩會’的信心。怪不得有人會撰文質疑:常識距離代表和委員到底有多遠?」「政協委員與人大代表絕對不是一種榮譽稱號,而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是社會各階層利益的代言人,是代表民眾參與國家治理的人,因此要敢於代表、善於代表、勇於議政。」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眾所周知,大凡有資格成為人民代表的,不是在職官員,就是董事長、總經理,或是體育、娛樂明星,他們只代表權貴利益,權為錢用,權為己用,根本不瞭解基層百姓的疾苦和訴求,遑論服務於民。所謂人大代表,說穿了其實是人民的‘偽代表’。」「在辭職或被罷免資格的26名前全國人大代表中,有4名商人和22名官員,其中11名官員已被判決,3人被判有期徒刑,3人被判無期徒刑,5人被判死緩,當中包括原遼寧省人大副主任米鳳君和原深圳市長許宗衡。3,000代表中有20多貪官,10人坐監,5人死緩,人大代表貪瀆犯罪的比例高過其它社會群體,實在讓人瞠目。由此可見,人大已不單是政治花瓶,也是官場藏污納垢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