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一隻看不見的操縱之手(圖)



位於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國立大學的孔子學院是全球許多家孔子學院中的一家。中國提供教材、師資、由北京資助,還提供和一名主任的工資。Theodore Kaye為《紐約時報》拍攝。

倫敦——上月,北達科他州的州立迪金森學院成為最新一所拒絕開設孔子學院的大學。但是,斯坦福大學伸開雙臂歡迎孔子學院。賓州大學看了一下這個計畫,也通過了建立孔子學院的提議。哥倫比亞大學也有一所,還有倫敦經濟學院。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文化前哨,目前已經有350所這樣的學院開在全球各地的校園裡,從巴黎狄德羅大學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從阿根廷到辛巴威。

在支持者看來,孔子學院提供了與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新千年上升勢頭最快的國家加強接觸的機會。對於手頭緊張的大學管理者來說,孔子學院似乎是天賜之物,不僅帶來了中國培訓並資助的語言教師和教材,還為學院負責人開工資,為公共交流計畫提供經費。

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孔子學院的英方院長尼克·伯恩(Nick Byrne)說:「成立一所孔子學院就意味著得到了一個現成的合作夥伴。」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和中國的清華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清華大學向倫敦經濟學院派出漢語教師;倫敦經濟學院的孔子學院則提供獎學金,資助英國學生到清華大學學習。

批評人士擔心,伴隨孔子學院這份大禮而來的還有一些束縛。在邁阿密大學主講中國政府與外交事務的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說:「有一長串禁止觸及的話題。不能討論達賴喇嘛,也不能邀請達賴喇嘛來學校。西藏、臺灣、中國的軍力增長、中國領導層內部的派系鬥爭,這些都是禁區。」金德芳說,邁阿密大學沒有孔子學院,不過他說,孔子學院的迅速發展和潛在影響是中國問題專家經常討論的話題。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就是「漢辦」的官員沒有回應一再要求其對此發表評論的呼聲。不過漢辦的網站上公布的規章制度中提到,所有的孔子學院都要本著「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和平等互利的原則」。

對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林蔚(Arthur Waldron)來說,關鍵的問題在於學術獨立性。他說:「一旦在校園裡設立了孔子學院,就有了另一個輿論與權威源,它歸根結底是向中國共產黨負責的,而不是取決於學術研究結果。你不能指責中國政府希望討論不那麼尖銳。但是監督中國留學生是中國使館和領館的事,我們真的想把他們請進校園麼?」

第一家孔子學院是2004年在首爾開設的。同年,有在馬里蘭大學開設了另一家;大部分的美國孔子學院都在州立大學或地區大學,但是,胡錦濤在2007年10月的17大上發表講話之後,這一項目在範圍和雄心上都迅速膨脹。胡在講話中說中國必須「將文化作為我國的軟實力的一部分加以提升」。

在美國有20家孔子學院,在法國有14家,德國有11家,英國有13家,在東歐和亞洲也都有。倫敦經濟學院的項目是為商業設立的孔子學院;倫敦的南岸大學的孔子學院則聚焦於中藥。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孔子學院的行政主管盧紅說,目前已經圍繞在戈德史密斯學院設立中國舞蹈項目、在薩塞克斯大學設立專門研究中國戲劇的中心以及在倫敦藝術大學設立中國藝術與設計項目達成了協議。這些所在大學預期將提供場所和師資,以便進行管理。作為回報,學校每年會獲得10萬美元——即使在歐洲,這些錢也是用美元計量——漢辦除了提供資金,還為特別項目提供教學資料和申請額外資金的機會。漢辦還在全世界的高中資助數百家"孔子課堂"。

伯恩為來訪者提供英國茶或中國茶的選擇,還有是吃餅乾還是幸運餅。他說:「你拿不到一百萬英鎊。但是你能得到等值的好感、合作和把學生送到中國去的機會。」他否認中國合作夥伴為避開某些領域而向英方施加壓力。他說:「他們從來沒有要求我們做那些會讓我說出‘哦,英國文化協會不會這樣做’的事情。我們關注的是與商業和文化相關的語言。我們在這兒不是想處理那些棘手問題。」

但是,英國文化協會會長馬丁·戴維森(Martin Davidson)說,孔子學院的擁護者經常會拿推廣英國文化的英國文化協會與中國孔子學院來作對比,不過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也就只有這麼多。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是在自己的活動場所運作的獨立組織。他們的做法是嵌入大學校園。真正的問題在於獨立性。我們被認為只代表政府立場嗎?還是與政府有一定程度的分離?」

英國文化協會目前在100多個國家開展活動;法蘭西聯誼會和哥德學院都以類似的模式運作。雖然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新聞署圖書館項目的聲勢已經大不如前,但美國國務院仍努力在海外推廣美國文化。

不過這些計畫都不是建立在大學校園的基礎上。而且據戴維森說,這些機構都不像孔子學院那樣,在推廣本土文化方面呈現出同質化特點。他說:「誰也不會認為扎迪·史密斯(英國女作家——譯者注)或格雷森·佩裡(英國藝術家——譯者注)受控於英國文化協會。」

戴維森說:「中國人非常清楚他們想要達到什麼目的。他們想改變外界對中國的看法,用正面的宣傳來對抗負面的宣傳。他們用的是‘宣傳’這個詞。不過我懷疑他們要說‘只有你們不再批評中國,我們才會給你們這筆錢。’危險的地方是會有更多的自我審查,這是非常微妙的事情。」

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林蔚說,自我審查的危險是促使該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教職員工一致反對開設孔子學院的原因之一。他說:「大家都不想得罪人。他們不想失去交流夥伴。大學都急需錢,而中國人很有錢。」

一些官員說,有時中國方面會公開施壓。斯坦福大學的系主任理查德·薩勒(Richard Saller)去年11月對彭博社說,漢辦表示願意出資400萬美元在該校設立一所孔子學院,並資助一個教授席位,不過同時建議這名教授不要討論西藏問題。斯坦福大學沒有這樣做,不過還是得到了這筆錢,並用它來資助中國古詩方面的一個教授席位。在哥倫比亞大學,能夠看出爭議的惟一跡象是發表在校報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孔子學院的存在會考驗該校的「學術誠信承諾」。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去年因該校接受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資助而辭職,不過孔子學院的存在從來沒有引髮質疑。

伯恩說:「我們沒有引起爭議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從來不做會引起爭議的事情。」

不過其他學校的一些學者說,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寒意。在一所設立了孔子學院的大學,一名資歷較淺的教授通過電子郵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要求匿名,因為一旦被認為是孔子學院的批評者,他的飯碗就要丟了。他說:「我是一名非終身教授,我所在的系從一所孔子學院得到了許多錢,這個孔子學院是由資深教職員工負責的,他們會決定我的聘期。」這名教授的一名同事也不願公開姓名,他說中方施加的壓力是很微妙的。他說:「他們不是要阻止討論,而要操縱討論。」

芝加哥大學的終身教授、歷史學家布魯斯·康明斯(Bruce Cumings)在一份呼籲書上簽名,抗議在那兒開辦孔子學院,他說雖然他是該大學的東亞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直到孔子學院開張那天」他才聽說此事。但是,他說,這種低調的作風只是在中方隻字不提的時候才可能。他說:孔子學院網路「是下一場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前的定時炸彈。」

原題目:《紐約時報》 批評者擔心孔子學院對美國學校的影響

原文: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 Campuses
發表:2012年3月4日
作者:D.D. GUTTENPLAN



来源:譯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