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第一次走進華爾街(Wall Street)時,我是帶著無比敬畏的心情,這個世界金融中心的軸心,只要稍顫一下,紐約、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都如地震一般,讓人心驚膽顫。不要以為自己沒有股票以及沒有為上市公司工作,就可以避免華爾街的驚擾。想想你銀行的存款、你的社保金、你的保險金等,哪一樣沒有被投入到這個資本大市場的熔爐裡來煉呢?
從百老匯的聖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一直到東河,這條500多米長又窄又舊的街道,除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以及東張西望如我一般的遊客,貌似平淡無奇。然而聯邦國家紀念堂外嚴陣以待的警車,讓我頓驚覺這裡是華爾街,這裡有約10萬人的高密度就業率,這裡的金融人士每天處理著2萬億美元的全球外匯交易額,這裡的股票市場成交額每月高達7萬億美元,這裡是全世界的經濟命脈,這裡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每家每戶餐桌上的牛奶和麵包。
梧桐樹協議造就華爾街
記得初讀華爾街的英文名Wall Street時,心裏就琢磨華爾街和牆有什麼關係?查究一番後才發現華爾街早先確實是一座柵欄牆,17世紀時由來自荷蘭的移民建造。這座柵欄牆最早只是為了看管荷蘭人的非洲奴隸,後來加固牆體以抵禦英國人的攻擊。最終英國人戰勝荷蘭人,開出一條街道並將柵欄牆拆除,命名為Wall Street即華爾街。
華爾街路標。
華爾街名字的由來似乎和經濟資本無甚關係,真正讓華爾街和資本掛鉤是18世紀末,一些投機商常常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做著投機的買賣,顯然投機生意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1792年,這些投機商組成一個正式聯盟,訂立了聞名遐邇的梧桐樹協議,後來此聯盟演變成為鼎鼎大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如今,梧桐樹早已倒落。我試圖在華爾街上找尋梧桐樹的遺址,當地紐約客告知我可能在德意志銀行大樓附近。於是我找到華爾街60號德意志銀行大樓處,閉上眼睛努力揣想,當初這些投機客們是用怎樣的才智去運作這些想法,他們有沒有想到他們的聯盟有如此長的生命力,最終成為華爾街的象徵,一直聳立在華爾街上,即使經過金融風暴,它也依然操縱著全球大部分資本的去向。
到華爾街除了瞻仰具有代表意義的紐約證券交易大樓所外,還可以參觀紐約聯邦國家紀念堂、紐約銀行大樓、美國信孚銀行大樓、摩根大通大樓及花旗銀行大樓,當然由於交通擁堵以及高科技的利用,現在眾多金融公司選擇了撤離華爾街,搬到交通稍好的洛克菲勒中心、時報廣場及紐澤西一帶。但他們依然稱自己為華爾街公司,因為如今的華爾街已經遠遠超出其本身的含義,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詞了。
「荒誕」的銅牛成就華爾街精神
當然到華爾街﹐必須要參觀的還有代表華爾街精神的銅牛雕像,這座長4.9米重3,200公斤的銅牛,最初是由多年想出名未果的藝術家亞托羅.迪.莫迪卡 (Arturo Di Modica)設計完成的。一心追求藝術成功的莫迪卡花了36萬美元耗時2年完成了這座側身攢勁發力的銅牛雕像,並於1989年12月15日午夜,偷偷運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面的聖誕樹旁,就像對紐約獻上的聖誕禮物一樣,希望奇蹟發生。
代表華爾街精神的銅牛雕像。
莫迪卡成名的奇蹟自然是發生了,儘管第二天這個瘋狂的舉動讓紐約警察暴怒不已,要求莫迪卡立即搬走銅像。後幾經周折,銅牛被允許搬到離華爾街不遠處的博靈格林公園內(Bowling Green)。
其實在我看來,莫迪卡的成名和華爾街那些最早投機商的成名有共通之處,都是靠投機、運氣當然還有努力來取得名望和利益。如今無論是股民還是普通遊客,都希望來摸一摸這座「牛氣衝天」的銅牛,期許它能讓股票長「牛」,希望它能帶來好運。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入口處。
聯邦國家紀念堂及嚴陣以待的警車。
聖三一教堂。據說早前華爾街的投機商們常到這裡來做禱告,現在很多華爾街精英們仍然選擇來此禱告。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