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遭遇了嚴厲的政策調控,但是並未妨礙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激進步伐。剛剛過去的2011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已經躥升至3.15萬億元,而2009年這一數字為1.59萬億,兩年內賣地收入就實現了翻一番,如此高速增長預示著地方政府賣地賺錢的衝動已經瀕臨失控。
若把週期拉長,從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的13年,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累計高達12.75萬億元,年均1萬億的天量土地收入,讓地方政府的日子出奇的美好,同時中國土地市場也快速地實現了資產化和貨幣化。由此,各路利益團體一片和諧——地方官員迷戀土地財政,開發商攫取泡沫紅利,投機人坐享套利差價。
但這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的背後,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地價都存在著嚴重高估,偏離真實的經濟內在價值,是房價泡沫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土地資產是放在銀行的主要擔保抵押物,土地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勢必會嚴重衝擊銀行體系。
過去13年的土地市場繁榮,與之伴隨著的是貨幣擴張的突飛猛進,流動性堆積起來了巨大的地產和房產泡沫,但高速貨幣擴張正面臨嚴重危機。今年的廣義貨幣M2增速目標已經降至14%,貨幣投放量已經高達85萬億元,M2與GDP之比已經嚴重失衡。同時,低利率時代不會再維持太久,廉價資金堆積起來的繁榮隱含不少非理性因素。為了確保經濟轉型和健康增長,貨幣泡沫堆積速度必須慢下來,甚至走向另一面。
如此一來,就難有更天量的貨幣,支撐急速膨脹的土地市場規模。最終中國土地市場有可能會因為流動性的收縮造成嚴重衝擊,而造成整個土地市場非理性繁榮的終結,這一過程必然加劇銀行體系的風險,危及地方財政安全。貨幣環境走向常態之日,即是土地市場土崩瓦解之時。正是因為高速增長的土地市場繁榮注定了是難以為繼,並且一旦沙堆建立起來的泡沫坍塌,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必須盡快結束高地價主導下的土地財政突進,讓市場漸漸恢復常態。
不僅僅處於中長期危機風險考慮,土地市場的過度繁榮也帶來了不和諧因素。巨額土地收入去向成謎,很少看到詳細的流向報告,若不能將這些資金有效用於民生領域,勢必會滋生貪腐問題,同時嚴重挫傷民眾的感情,不利於社會穩定。
同時,地方官員眼瞅著賣地的暴利,就設法不斷開發新增土地資源。近些年征地糾紛不斷,其根源即在此。近日,國務院出臺的戶籍改革通知特別強調,不能以戶籍改革為契機,借城鎮化之名,強迫佔用農民土地,必須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當前,遠至偏遠的小縣城、小城鎮,都在掀起一波聲勢浩大的地產開發浪潮,這其中嚴重侵害農民利益、損害農村經濟正常發展的行為十分普遍。由於重複建設和政績工程現象突出,大量土地被浪費,確實影響到了農林牧副漁等產業的正常運行。這只會帶來縮短農產品價格週期,造成通脹上行壓力。
告別土地財政到了必須穩步推進的時候,否則高地價之下,房地產再怎麼調控,最終都只會白忙活一場。從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解決土地財政問題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除了分稅制改革需要提上日程以外,建立起比GDP考核體系更為合理的政績考核標準、通過發行地方債或開徵物業稅,以改變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構成、進一步改革土地審批制度等問題都是必須同時進行的重大議題。
為今之計,我們完全可以把地方政府當成一個獨立的利益主體,通過嚴格的約束機制明確其通過權力獲得利益的邊界,重新設計地方政府權力和義務、激勵和約束的政策框架。土地市場不能再肆意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