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章和母親在(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一個成為植物人沉睡了31年的老太太,在養子的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蹟般地重新站了起來。朱清章盡孝心照顧養母韓福貞的故事感動了中國。
「你們看,現在我老媽多健康,誰會相信她5年前還是一位躺在床上的沒有任何知覺的老人呢?」朱清章說。
今年62歲的朱清章是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礦務局河灘溝礦二採區退休職工。儘管遭過許多罪,受過許多累,但他依然笑對人生。最令他高興的就是,在堅持31年後,他終於看到養母從植物人康復成一個正常人。
記者到朱清章家採訪時,一進門,朱清章的養母韓福貞就站在自己房間的門口向記者揮手打招呼。今年85歲高齡的韓福貞除了聽力差點兒,根本看不出來是個曾經沉睡了31年的植物人。
1975年10月的一天下午,朱清章下班回到家中,吃飯時突然發現母親坐立不安,特別是手抖得厲害,不停說著「燒了、燒了」。反覆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母親只是邊發愣邊繼續嘀咕著。這時,朱清章突然想到家中存著1300元錢,翻遍家裡,最後他在爐子的炭灰裡發現了破碎的紙幣。原來,母親為了護好這些錢,將錢存放在鐵爐上邊的鐵筒裡。可入冬第一次生火,她忘了錢還在那裡邊,待發現時,錢已化成灰燼。
幾天後,韓福貞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後來一下子躺在床上,沒了正常行走和說話的能力。經內蒙古醫院救治半年,她的命總算保住了,卻成了「植物人」。
為了給母親看病,朱清章當年欠下4000多元外債,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見肘。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朱清章的父親又因工傷患了外傷性振顫麻痺綜合症,後來發展成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年輕的朱清章獨自撐起了這個家。
兩位老人病倒沒多久,朱清章從鄰居處得知了自己不是父母親生,但這對他並沒什麼影響,他還是為這個家傾盡全力。
「雖不是親生,但他們撫養我長大成人,在我心裏和親生父母沒什麼差別。」朱清章說,「有的鄰居跟我說你不是親生的,不要在這家受罪了。我說,我就是這家的孩子,就要撐起這個家。」
母親無任何知覺終日躺在床上,父親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朱清章每天早起晚睡細心照料二老。
1977年,張鳳英來石拐礦區的姐姐家走親戚,就住在朱清章家隔壁。
朱清章第一次見到張鳳英就動了心,只是一想到家裡的情況就再也不敢多想。心灰意冷的他,準備打一輩子光棍,照顧兩位老人一輩子。
沒想到的是,張鳳英卻偏偏看上了老實厚道、心地善良的朱清章。後經她姐姐介紹,同年就和朱清章完婚。
朱清章的老鄰居李志紅老人回憶說,張鳳英剛過門的時候鄰居們都覺得他們的日子過不長,久病無孝子,更何況是伺候丈夫的養父養母。可後來張鳳英的行為感動了所有人。
「結婚第二天,她就開始打掃家裡,第三天就開始拆洗被褥。在那之前,不用說我母親的被子,就是我蓋的被子,都有幾年沒拆洗了。」朱清章說。
1997年,朱清章的父親因心臟功能衰竭病故。父親去世後,朱清章本以為妻子可以稍微輕鬆一下了,卻沒想到妻子積勞成疾,就在父親去世那年,被確診為胃癌晚期,不久也去世了。
張鳳英臨終前對朱清章說:「咱們結婚20多年,在你們家我一直付出,沒有享過一天福,做你的妻子我無愧了,這麼多年我從來沒要求過你什麼,我現在就一個要求,我走的時候你能抱抱我,下輩子我還願意做你的妻子。」朱清章最後一次緊緊地抱著妻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之後幾年,朱清章獨自一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守在養母床前,每天洗衣、洗菜、端水、餵飯,每天給母親換洗3次尿布、幫母親擦一遍身子。
他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2003年的一天,朱清章在做飯前照例問沒有知覺的母親想吃什麼。「粥」,突然聽到母親的回答,他被嚇了一跳。再問一次,他發現,母親的嘴唇分明在動。朱清章一把摟住母親:「媽,您會說話了!您會說話了!」激動的朱清章,淚水止不住往下流。
2004年的一天,朱清章照例一大早來到母親的床邊,給她擦洗身體,念叨念叨這兩天發生的新鮮事兒。就在他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母親竟然伸出手拉住他,用兩個手指頭捏起一塊雞蛋,示意要他吃進嘴裡。母親的手能動了!朱清章高興得手舞足蹈。
就這樣,朱清章每天給母親擦身子,然後用熱毛巾敷在母親的胳膊和腿上,幫助母親彎曲關節,活動肌肉。又是3年過去,韓福貞老人已經能站起來慢慢走路,也能說話了。
2006年春節,朱清章在火爐上燒了一壺水後,出去劈柴。十幾分鐘後,他再回到屋裡吃驚地發現,母親竟然一隻手拎著壺站在火爐邊。
31年的生命守候,31年的不離不棄,終於換來了養母的康復。如今,這位85歲的老太太不僅能下地行走,還能自己生火、做飯,和兒孫們盡享天倫之樂。
来源:中國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