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一條貧困村的希望小學,有學生連每天六元的膳食費亦負擔不起,過年後將要面臨輟學。校長表示,學生整年的膳食費雖然只是一千多元,但已等同村民整年的人均收入。多次向政府反映都不獲理會。
清遠市陽山縣坑塘村的希望小學,現時學生不足50人,校長鄺竟成接受本臺訪問時候指,儘管他有多努力,現在依然有11 名學生未能籌夠下一學年寄宿生所需要繳交的膳食費,擔心學生於過年後就要輟學。
他說:「就是那些學生,如果他的家人能夠預計到有能力支付一年的吃飯錢,拿就給他上學,若預估沒有的話就無法上學了。」
位處山區的坑塘村是典型的山區窮村,村民人均收入非常低,全村455戶共2000人口中,近一半的住戶,年人均收入低於1500元。最近10年,越來越多村民前往清遠、深圳等地打工,學童則留在家中由老年的祖父母照顧。因為交通不便,不少學生要徒步往返學校將近10公里,有些學生為了能按時趕到學校,清晨五六點就從家裡出發。因為路途遠,他們自帶飯盒往往在冬天都變成冷飯。
為了推進廣東省教育強鎮建設工程,去年12月開始,坑塘希望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學生,都被安排到鎮上的學校上學。鄺竟成指,鎮政府於這項政策投入了上千萬的款項,一方面為山區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機會,但另一方面,卻給部分學生帶來了經濟困擾。他指,坑塘村距離鎮中心十幾公里,學生只能在鎮上的學校寄宿。儘管學校不收寄宿費,但需要學生繳付膳食費用,按每天6元飯錢計算,一年在學期間就要1280元,對這些家境貧窮的學生而言,根本是無法負擔。
他說:「就是他們現在出去讀書年紀還是太少,而且家境很貧困支付不了那個吃飯錢。都有點困難,因為學生的父母都不在身邊,家中只有祖父母。」
記者:「他們拿不出這個錢?」他說:「是的,村內的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
上月底,在總結農民讀書活動的座談會上,鄺竟成本應發言分享他的教學心得,但卻變成即場求助,他透過出席這次座談會的傳媒,呼籲社會人士協助該11名即將面臨輟學的學童。
鄺竟成指,去年他和五個好友成立了一個基金會,身體力行捐錢,每月可集合三百元,此前已協助了四個學生解決飯錢問題。但將來可以如何? 為何鄺竟成不找政府商討?
他說:「我們覺得找領導太麻煩了,找到也不會見我們,我們寧可自己組織了。」
坑塘村村書記陳九玲向本臺表示,村委會和鄺竟成,並非沒有試過向政府尋求協助,只是每次都無功而回。多年來,他們要求教育部門協助改善他們的學校,包括提供英教師但政府也沒有做到。
記者:鎮、市的教育部門有否來過學校看過學生的情況?
陳九玲:沒有來過。我們也提出過很多建議,但沒有用。好像學校欠缺英文科,以往的學生全有沒有英語分,就算多優秀的學生最後外出讀書也要跟不上。
就事件,本臺致電鎮政府,但職員指領導不在、沒有回應。
本身在坑塘村一個貧困家庭長大的鄺竟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依靠助學款完成學業。出於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和對山區學童求學艱難的切身體會,鄺竟成決定返回家鄉,為希望小學出一分力。他認為,單靠一兩次的捐款和並非長久之計,不竟孩子們的學習過程非常漫長。
鄺竟成希望政府能增加撥款,建立助學的長效機制,讓山區學童的教育能得到保證,完成他們的求學夢。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