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自理能力差 自信心不強 男孩女性化
為了更好地撫養和教育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大多數「全職媽媽」對孩子的關愛過度,不少人成了「全職保姆」。在媽媽的過度呵護下,不少孩子表現出了很多問題,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於女性化等表現得都很突出。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對800多名由媽媽帶大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理能力差。對這些孩子行為的觀察發現,絕大多數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於女性化也是表現最突出的。由媽媽帶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干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此外,由於整天圍著媽媽轉,不少男孩在言談舉止上女性化傾向非常明顯,缺少男孩應該有的陽剛氣概,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心理都有影響。
談到問題的根源,專家們一致認為是媽媽對孩子的過度呵護。這些「全職媽媽」已不單單是媽媽的角色,還扮演著保姆和教師的角色,也可以把她們看做孩子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全職保姆」,她們在這些角色中的共同點就是呵護、包辦,時間長了,孩子就成了一個被圈養的寵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
當然,也有一些「全職媽媽」帶出了好孩子,但所佔的比例非常小。
案例 15歲男孩吃飯還要媽媽餵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經適應了夏令營的生活,吃飯、刷碗、疊被子、洗衣服我都會幹了……請你們放心。」在軍事化夏令營即將結束的時候,來自臨沂的段清逸和其他營員一樣,給父母寫了一篇個人匯報。
15歲的段清逸,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前吃飯還需要媽媽餵。「從小就是媽媽餵我,我都不知道應該自己盛飯和吃飯。」段清逸說,他的媽媽就是「全職媽媽」,他沒上過幼兒園,上小學前一直由媽媽教他認字、讀書、學畫畫,每天吃飯時都是媽媽把飯端到他跟前然後餵他,刷碗、洗衣服、打掃衛生這些活他從來沒幹過。這種生活,媽媽堅持了15年。
雖然自理能力差,但段清逸的學習成績很好。今年7月,他順利考取了臨沂一所知名高中。高中離家比較遠,中午沒法回家吃飯,媽媽這下急了:總不能整天端著飯去學校餵孩子吧。她開始考慮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後在一位老師的建議下,把孩子送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
段清逸的帶隊老師說,孩子剛來時都不知道排隊打飯,後來在老師的提醒下才行動起來。經過十多天的訓練,自理能力有了很明顯的提高,打飯、洗衣服、疊被子都能幹了。
專家 孩子3歲後別當「全職媽媽」
專家認為,「全職媽媽」帶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3歲後,如果還自己帶,弊就會大於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媽媽有條件成為「全職媽媽」。本次調查就發現,「全職媽媽」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都比較好。一些媽媽之所以選擇自己帶孩子,除擔心老人或保姆對孩子照顧、教育不好外,還想通過和孩子的長期接觸培養和孩子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個出發點是對的。
但孩子3歲之後,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際圈,需要跳出家長的陪同式呵護,否則不但易導致性格變異,而且會造成視野狹隘。此外,3歲之後正是孩子獨立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家長再包辦一切,就會使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慢慢喪失。大部分「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無形中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壓力,孩子越大,揹負的壓力越大。
學習育兒知識,相信自己比幼兒園老師教得好。不少「全職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頗為自信。調查也證明,很多「全職媽媽」為了教孩子,都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學了一些育兒方法,但大多並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有些人甚至在刻意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這很可怕。
孩子3歲以前由媽媽養育,好處還是比較多的,3歲後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帶孩子時,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實驗品,不要把自己的願望和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要給孩子自主活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