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獲得連任
德媒認為,臺灣選擇馬英九是對其大陸政策的認可,意味著選擇鞏固現狀,在經濟上進一步向大陸靠攏。儘管北京會對馬英九施加壓力企圖讓他在政治上妥協,但是大多數臺灣人包括馬的選民都不會贊成統一的。
《明鏡週刊》1月15日綜合報導說:「臺灣的選舉結果主要被看作是對總統的中國政策的相應認可。馬英九自從上任第一天起,就將與中國大陸發展更密切的關系列入計畫。他向中國遊客和投資者開放臺灣,並且簽署了貿易協定。然而,突然接近這個巨大鄰居讓許多臺灣人憂心忡忡,因為中國視臺灣為國土的一部分,並且用1000多枚導彈威脅這個島嶼,以防它過於固執己見。馬英九也儘可能地避免惹惱北京,在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方面保持克制。
「作為對馬英九魅力攻勢的回應,中國停止了磨刀霍霍,這樣馬英九就可以在競選中成功地將自己表現為穩定與和平的保證人。他的競爭對手蔡英文對於如何避免北京以新的緊張應對她的當選問題,卻從未找到合適的回答。她的民進黨讓北京惱怒,因為它主張臺灣要有更多的主體性……」
該刊指出,「觀察家估計,中國將會在馬英九的第二個任期對他增加壓力,讓他在政治上妥協。然而,據民意調查,大多數臺灣人無論如何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也包括那些馬的選民。所有與中國統一的話題在臺灣都不受歡迎,只有少數人自稱是‘中國人’。北京過不了多久要堅持政治談判時,臺灣人或許會提醒馬英九不要忘了他在勝選演說中的諾言:‘我會將人民的批評牢記在心’。」
《南德意志報》(1月15日)以「北京忠實的朋友」為題報導說,馬英九在當選後表示要「先經濟,後政治」。「他在第一個任期內以1992年的共識為基礎與北京達成16項協議,為臺灣在經濟上與中國日益一體化提供了框架。特別是現在,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將雙方連在一起。
「馬英九想以此為基礎繼續發展。但是他在降低那種期待--對許多人來說其實是擔心,即他將會利用第二個任期與北京搞政治調和。他現在一方面必須保持克制,因為反對派通過大選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北京的領導人還不願意對臺灣讓步。」
「經濟上將進一步靠攏大陸」
報導說,他也不會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假如要會晤的話,只能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而不是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會晤。「但是,北京領導人小心翼翼不做任何一點看起來有助於讓‘中華民國總統’合法化的事。」
該報認為:「臺灣選擇了馬英九,就是選擇經濟上進一步向大陸靠攏,選擇讓更多的中國大陸遊客和交換大學生來臺灣,也決定鞏固現狀,從而也暫時緩和了關於臺灣認同的激烈討論。
「北京和華盛頓都對馬英九的再次當選表示歡迎,看作是願意繼續和穩定的象徵。可是一份香港雜誌最近寫道,隨著華盛頓對中國的擔心不斷增加,美國也不喜歡北京和臺北太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