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茹慧報導】2011年9月以來,在市場持續低迷和資金緊繃的巨大壓力下,中國的房地產神話開始破滅,樓市的降價潮正由一線城市迅速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併進一步擴展到土地拍賣市場。大型房企紛紛祭出降價大旗,試圖以價換量緩解資金壓力有的樓盤降價幅度甚至達到30%,已引發了多起前期購房者集體抗議要求「退房」和售樓處被砸的事件。
外媒普遍分析,中國房地產的冬天已經到來,當政者正面臨艱難選擇:不調控似乎「死路一條」,飆升的房價背後,是大量資金「抽離」實體經濟,金融風險愈積愈高;而持續的樓市調控又勢必傷及正在下滑的中國經濟,諸多深層社會矛盾也由此激化。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大幅縮水的房價意味著兩代人辛苦掙下的資產在一夜之間被蒸發,而那個沈重的住房夢並沒有因此變得輕鬆。
萬科業主:兩代人血汗錢 資產一夜縮水2成
美國《商業週刊》雜誌最近採訪了上海嘉定清林徑樓盤的一名參與維權抗議的業主。這名姓鄧(Danny Deng)的電子產品銷售員在去年9月份的房展會上買下了這個小區的一套三房公寓後,終於得以步入婚姻的殿堂。為此,他動用了自己和父母的全部積蓄,還揹負了沈重的債務,包括公司貸款以及11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17.2萬澳元)的銀行房貸。
兩個月後,開發商萬科打出降價促銷廣告,小鄧的公寓價值一夜之間縮水了20%,每平方米從之前的17000-18000元直降了4000元。憤怒與傷心之下,他和其他100名多業主湧到售樓中心抗議,但迎接他們的是裡外三層穿著迷彩服嚴陣以待的保安。
30歲的小鄧接受採訪時聲淚俱下,「如果都是靠我自己,降價不會讓我太擔心,但這裡有我父母畢生的血汗錢啊。」他的父親拿出了36萬元全部積蓄作為首付的一部分,這份厚禮讓他感到不安,覺得自己成為了啃老族,但面對飛漲的房價,啃老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無奈的選擇。
房產調控兩難:怕漲又怕大跌
據初步統計,在過去13年中,中國全國的城市房價上漲了155%,其中上海平均房價在過去10年翻了四倍。飛漲的樓市迅速催生了一批財富新貴,但也打造了一個畸形的經濟結構:大量資金轉移到房地產開發,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增長和個人財富對房地產的依存度都遠遠高過正常水平。房地產業被瑞銀(UBS)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形容為「全球經濟中獨一無二的重要行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7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房地產投資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2%,這還不包括建築材料、傢俱和電器等40多個相關產業。因此這場房地產調控的成敗已經不只是關乎行業自身,而且攸關明年中國經濟是否「硬著陸」的宏觀命題。在經濟放緩的陣痛聲中,中國房地產業的興衰將左右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走向。面對如此局面,儘管北京方面多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但專家指出,調控過度,中國或更會陷入經濟危機。
中產階級維權: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機構(Brookings Intitute)的一名高級研究員表示,中國大約有2.43億名新興的中產階級,在很多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上,他們正在成為影響社會的不可忽視的力量。調控降價引發的維權事件也讓當局者倍感棘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11月21日曾發表評論承認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但又宣稱他們的上訪沒有法律依據。開發商萬科在電子郵件中回應表示,客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價格取決於供需對比。「在市場調整中,要做到開發商和購房者雙方都不受影響,是很難的。」
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準不是「開閘放水」
去年12月初,中國人民銀行意外地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讓一些房地產商看到了調控鬆綁的曙光。但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分析稱,貨幣政策的結構性放鬆,重點是只針對實體經濟,並不是房地產融資政策的轉折的信號。對整個房地產的融資政策,包括一些在供給需求調控方面的政策,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換言之,銀根稍有鬆動這並不意味著樓市的調控放鬆,也難以改變未來房價下降的趨勢。
郎咸平:房價降下來中國完了!
專家普遍認為,2012中國房市將經歷一個更為寒冷的冬天。房價降下來了,中國經濟會怎樣?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的判斷是:「近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打壓樓價。許多人關心這種打壓是否有效果。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要是打壓成功了,房價降下來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那就是中國完了!」
「中國的房地產業現在好比是一座火山,政府的打壓即是試圖把這個火山壓住。如果強制壓住了,熔岩不會自動消失,一定會從岩層中更為薄弱的環節漏出來,其後果是: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再次探底,甚至引發火山爆發,最後一個支柱產業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