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加拿大8年了,四前從Concordia大學畢業時正好趕上911事件之後,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國墨西哥的時候,我們全班大約12位中國同學沒有一位找到與電子工程專業相關的工作。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後來痛定思痛、總結教訓,去麥大又有讀了個研究生,雖說碰到這次的金融危機,我還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穩定、在醫院的工作,每個月落入口袋的錢都有5k USD.這兩天終於抽出時間把我來加拿大8年所總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尤其是想讀書的人),希望更多的華人早日立穩足根。
1. 從中國來到加拿大,就好像你以前習慣在空中飛,現在卻要你在水中游,要盡快搞清楚"遊戲規則"並盡快調適自己。
我想這是顯而易見的,這邊與中國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工作經驗遠比學歷重要,在北美,有經驗沒學歷的人在僱主眼裡絕對比有學歷沒經驗的人優先得多。這一點與國內是很大不同的。國內的人太重學歷了。這邊的僱主老是懷疑每個人在簡歷中吹噓的東西,但同時又過分相信熟人的介紹。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
中國連續二、三十年都在高速發展,作為中國人,很難體會或預測經濟危機帶給你的殘酷和血腥,下面我會詳細解釋,這一點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決策。
北美的job hunting市場極其的發達,有很多規律和學問,學習和體驗如何找工作大約需要相當於你在大學修四門課的時間和功夫,千萬不可輕視。
2. 讀書只是一條相對比較穩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徑可以立足。
來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話題就是到底要不要讀書。我的個人意見是,在中國基本上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但是這邊老師絕對不會管你,他們認為過了18歲你就該對自己負責,所以大學基本上只適用淘汰的辦法來管理學生,簡言之,兩門功課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讀你的專業了,請你轉專業或者退學。例如康大的電子工程專業基本上每兩個入學只有一個能畢業。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你在國內從小到大基本上是迫於家長或者老師的壓力而學到大學畢業的話,你也許不一定適合讀書。當然我的結論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要讀書就一定要讀好。
不讀書其實有很多的出路:例如開一個雜貨店(網上有很多華人開店的精彩總結,我就不贅述了);英語很好的,可以去考一個政府工然後一級一級的往上考,或者去應聘銷售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語還過得去,可以直接去應聘一些像物流啊、貿易啊、倉庫啊之類的工作;如果英語不行可以去做個大貨車司機、叉車司機、護工之類的(需要短期培訓).但是注意,北美絕對是一個一份辛勞一份回報的地方,抱著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機取巧的想法是絕對行不通的。我曾經見過一個經過培訓拿到叉車工執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說暫時沒有叉車工的工作,讓他先做 labour工,一邊做一邊幫他找叉車工,很可惜那個人就信以為真,一邊混日子一樣懶散地做著labour工一邊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實是在試用他,看他的表現才決定是否給他叉車工的機會。我在國內曾經做到過一家跨國金融公司的銷售經理,這點貓膩我還是相信我的判斷的。
總之一點,這邊的人極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實(這也是西方科學和西方醫學的基石),他們近於固執的認為人的行為是一貫性的,也就是說,你過去是個壞蛋,現在也肯定不是個好東西;你現在偷懶,將來也絕對不會改。所以千萬注意了。在中國是戶籍跟著你一輩子,在這邊是信用跟著你一輩子,而信用是基於你平時一點一滴堅守如一的積累而來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如果你選擇讀書的話,到底是讀training、還是再讀個本科、或是往高讀個研究生也是個難題。我可以給你一些信息:
這邊讀training大多數program 90%的時間都是在實習,用的都是真刀真槍的傢伙(不像國內會用一些陳舊淘汰的設備來培訓),所以培訓完之後你就是"有工作經驗"的人,這個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礙解決了,找工作相對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經見過兩個training畢業的人,剛一畢業就找到$14/hr的在工廠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闆看見他倆確實能幹活也會幹活,第二天就把兩個$16/hr的工人解雇了,搞得這兩個中國人覺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嗎?老闆可以炒那兩個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這兩個中國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3個月試用期).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僅僅只是中國人要價低,要是這麼認為,那你就是低估中國人相比其他人種的優勢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僱主到底想要什麼。明白這一點,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該幹什麼了,讓別人做第二,中國人在哪兒都做第一!
再來說說讀研究生,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多來加拿大的人英語都不是特牛,讀本科時間長點,正好可以給你一個瞭解北美和強化英語的機會,讀研究生2年就出來了,我覺得有點讓我應付不來。但是我還是建議兩種人讀研:一種是英語好能力也強的人,一種是打算回國發展的人。不言而喻,因為國內是一個很重學歷的地方,想回國的人削尖腦袋也得讀研!如果想讀本科的話,請接著往下看。
3. 想辦法讀回你以前在國內的專業,轉行千萬小心,危險大,慎重考慮。
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礙就是沒有"工作經驗".你先想像一下一個場景:在中國某城市的一個人才市場上,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想求職。我想告訴你,在北美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找工作,就有點像那個高中生在中國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遠都在找有經驗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你盡一切可能別轉專業。
我剛來加拿大的時候如果不是被迫從國內的空調暖氣專業轉到電子工程,我絕對相信4年前我就已經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現在。我走過的彎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
這裡有一個技巧,為什麼說我是被迫轉專業?其實沒人逼我。那是因為我8年前去Corcordia大學傻乎乎地問管招生的人,我在國內有一個機械本科的文憑,可不可以在這邊仍然報讀機械本科?人家客氣地說,你已經有了一個機械本科,原則上你沒有必要再去重複拿一個機械本科!北美的人永遠不肯能瞭解我們的需求:我們的專業背景和經驗其實不差,但是加拿大的僱主不認同;所以我們需要的只是用英語再一次的溫習一下我們的專業,那我們就能馬上飛了!況且,帶著經驗來學習,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費掉我在中國多年的寶貴經驗吧?
這裡需要用一點技巧:第一,你翻譯國內的專業名稱時,盡量翻譯得與你這邊想讀的專業不一樣。第二,如果別人問你為什麼還讀相似的專業,你得事先準備好立馬介面說:no, no, no, 這兩個專業差別遠了,let me tell you why, 然後一定記得帶著笑臉和信心給別人解釋,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專業的,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從你的笑臉和信心去做判斷,對吧?第三,如果最後實在不行了,你就先進一個屬同一個大類的專業(例如都是工程類、或者都屬金融類),然後一個學期後轉專業還是轉到你的本行。這個時候就沒有任何人問你了,因為轉專業在北美是被極其鼓勵的行為(是的,我沒寫錯,在中國的大學轉專業是做夢,但在這邊是美夢成真).記得提前認真的看一看學校的轉專業的 regularions, 別錯過了deadline.還有一點小技巧就是,你第一個學期盡量選公共課,這樣你轉了專業之後學分也可以轉,沒有任何損失。
當然,我這絕不是教你投機取巧,你想想看,讀回本專業這個絕對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利國:加拿大當初讓你移民是看中你的專業背景和經驗,你曾麼能換專業呢? 利民:你讀回本專業絕對可以盡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稅、通過稅收惠及窮人。利己:你讀過的專業再讀一遍,怎麼也比別人輕鬆,GPA超高是不難的。幾年經驗再加回爐深造,相信僱主也會從中受益。所以,千萬別想著你自己有讀回本專業、騙加拿大的助學金的心理負擔。不過呢,做人的功夫還是要做足:千萬別跟你的同學說你以前讀的專業跟現在的差不多,否則他們或覺得不公平,甚至會上告到學校都有可能。你跟他們說:這世界變化真快呀!我以前學的東西全落後了沒用了,然後感嘆的搖兩下頭、嘆兩口氣。這樣你的超高GPA別人才會既羨慕又不嫉妒,你說呢?
有在中國的幾年專業工作經驗,再加上北美的專業文憑(GPA別太低了),畢業時我相信你會是你們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
4. Job hunting是從你開始選擇專業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而不是從你畢業的時候。
在北美,讀大學與中國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樣是本科文憑,電子工程要讀4年甚至5年,會計專業2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絕對是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電子工程畢業時的起薪約為4.9萬(在美國),平均7.6萬,top 10%可以掙11.5萬,而會計畢業時的起薪約為3.4萬(美國),平均5.5萬,top 10%可以掙到9.4萬。也就是說,多讀兩年書,平均每年可以多掙2.1萬。此外,如果你有幸進入醫學院、出來做醫生的話,家庭醫生的平均年薪是15.6 萬,外科醫生的平均年薪是28.2萬。這也是為什麼醫學院那麼難進的原因。總之,一份努力一份回報。
此外,任何一個專業你最好事先瞭解一下此行業的未來需求,你可以google一下"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去美國勞工部的網站看一看,那裡有關於每個專業的詳盡的解釋,包括這個工作的特徵、需要什麼教育、多少薪水、行業的未來需求、相關職業、等等。不過可能因為金融危機,今年的報告明顯比以前年份的報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幾個類似的網站,但好像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權威評測。
瞭解你所選擇的行業,能夠讓你對你的未來和找工作的預期有一個正確的預測,比如說,我曾經見到好幾個中國學生學統計的,以為學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們不知道,在北美90%的統計本科專業畢業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為不論是統計師還是數學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碩士畢業、博士更好。也就是說,從你選擇讀統計專業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讀研!或者再拿第二個文憑、跟你的統計專業相結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兩個專業文憑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調查才選擇我在McGill的研究生專業的。
5. 如果能進入co-op的專業最理想,否則自己也要在畢業前一年的時候開始找internship.
重複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礙就是沒有"工作經驗".所以有很多大學的co-op專業就應運而生。Co-op是指任何學習兩年之後可以去實習半年或一年的專業。例如Condordia大學的很多工程專業有co-op的,也有非co-op的。可以的話,盡量進有co-op的專業(有co-op的專業錄取條件也更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國內沒有本專業的工作經驗的人更是如此。否則,畢業的時候你就是白紙一張,找工作的難度大很多。
當然,進了co-op也千萬別高興得太早,co-op只是學校為你的實習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實習單位從本質上說還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個僱主主動來學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學也都可以參與競爭,在那種時候,你得把你所學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現出來。此外,通常教授推薦的人有極大的優勢。所以你得想辦法讓某個教授對你印象深刻,參見下文第10點。
6. 給最後一個學期留下最輕鬆的幾門課,甚至只選一門課都行。
前文已說,北美的job hunting市場極其的發達,有很多規律和學問,學習和體驗如何找工作大約需要相當於你在大學修四門課的時間和功夫,千萬不可輕視。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學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學習上,而是正兒八經地找工作。北美的學校有一點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學都有"找工作輔導培訓",Concordia和McGill 都有專門的部門和專業的job hunting人士免費給你輔導。我勸每一個中國人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這些免費服務,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場是多麼的複雜和多麼的不同與中國,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我常常很驚異的發覺有很多中國學生讀了幾年書,畢業了之後竟然都還不知道大學裡有這種免費的服務。他們甚至可以免費幫你一對一的修改簡歷和你申請讀研所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我當時就讓一個Concordia大學的專業輔導人員幫我修改了兩次personal statement,修改得非常好,讓我極受啟發。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學費當中,有一項就是專門funding大學裡面的這些部門的,你不去享用,等於你的錢白交了。換言之,他們的服務不是免費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7. 沒找到工作就千萬別畢業,一畢業你就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如果你留最輕鬆的幾門課在最後一個學期,還是找不到工作,我勸你千萬別畢業。哪怕你學分修夠了,也要再去修一門課。這樣不僅可以申請學生貸款暫時維持生計,以前的學生貸款也不用急著還。為什麼不能畢業呢?你知道嗎,在北美的失業人員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麼嗎?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年中沒有找到工作"!這樣的比例佔到差不多一半!我開始很納悶為什麼,後來終於明白了,比如說,僱主如果看見你一月份就畢業了,現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說,你在工作市場上都已經推銷自己8個月了,不管有沒有過面試,別的僱主都不想要你,那他還幹嘛浪費時間看你的簡歷呀!
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畢業前幾個月甚至半年就開始找工作的,所以僱主可以認為你已經找工作12個月了,要麼就是沒人面試你,要麼就是有面試但是沒人看上你,你敢說他的推斷不正確嗎?只能說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國情,白吃虧!
有人會問,沒畢業怎麼找工作呀?我的媽呀,你可千萬不要把中國的經驗用到北美來!你在簡歷裡面說I am graduating 之類的話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麼時候畢業的事兒!就寫比如…,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之類的就行了。如果僱主真要問,那起碼也是有機會面試了才會問。至於面試時問起來應該怎麼回答,google一下或是找你學校的Career Placement Center那些專家問一問吧,免得你的學費裡白交了那一部分。這裡恕不贅述。
8. 如果能夠在讀書期間找到工作,千萬不要再讀書,等過半年你工作穩定之後,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學業,或者等到經濟危機把你裁員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學業。
就像前文所說,不用畢業證一樣可以找工作,北美的僱主從來不看你的畢業證,甚至很多公司面試的時候連專業問題都不問!花一些時間好好研究一下僱主究竟關心什麼、尋找什麼、以及他們如何做出判斷,你就會明白了。所以別等到畢業才找工作,如果你運氣好,讀書的時候就有朋友推薦你去某公司,趕緊去爭取那個面試機會,千萬別想著書還沒讀完。
所有僱主都會在面試成功之後讓你前一個合同,裡面有一款寫著,如果你的簡歷裡面有任何虛假的資料(包括畢業學校和畢業時間),公司可以起訴你賠償所有相關損失及懲罰性賠償,並無條件開除你。也就是說,北美的人都是你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從來不懷疑你,因為這個法治國家的嚴苛法律讓他們敢於這麼做。
記住,能找到工作就千萬別讀書,等工作穩定了或者被裁員了再回來讀書。原因很簡單: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達到了,你還追求過程幹什麼?
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層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訴你這樣一個數字:如果失業率上升1%,基本上大學剛畢業的學生的失業率就會增加15%.所以美國的失業率從 4%上升到7%,基本上可以預測45%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肯定找不到工作。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把"保8"(保證8%的經濟增長)不僅當作一個經濟目標、同時也把它當成一個政治目標的原因。
中國連續二、三十年都在高速發展,作為中國人,很難體會或預測經濟危機帶給你的殘酷和血腥,這裡涉及到很多的經濟學原理,就不多講了,反正我4年前是深受其害。總之記住:找到工作就千萬別讀書,權當過來人的忠告吧。你要是畢業的時候正好碰上經濟危機,你可就倒大霉了!!
9. 畢業前盡量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你的簡歷在這一欄不會空白。
其實國內現在也很時興這個了,你如果在大學時擔任過什麼全學校的學生會主席、或者隨便一個什麼部門的頭頭,哪怕你沒有工作經驗,也會有很多大公司對你注目。這邊也一樣,只是恐怕我們中國人極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學混個什麼頭頭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會活動來顯示一下你不是一個只讀書的書獃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講究也很喜歡那些回報社會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願。我當時的做法是,在Concordia大學的Office of Disabilities做了一個學期的義工,並拿到了一張義工證書。具體就是幫那些殘疾學生剋服學習上的困難,都是些瑣碎小事,不難。但是有些僱主會看這些。
10. 想一些辦法讓某幾個教授對你印象深刻,便於在你畢業時給你寫推薦信。
幸好當時我在Concordia時給我的幾個教授印象極其深刻,否則本科畢業時不僅找不到工作,可能連讀研給我寫推薦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議每個人在做好一切準備找到工作的同時,也要留一條後路讀研究生,因為萬一碰上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你使出渾身解數也可能一無所獲,這個時候就只能學習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繼續貓在學校,伺機出動、或者躲過不景氣。
如果想讀研,很多中國學生怕讓教授寫推薦信,在Concordia大學一個班上常常是50多個人,教授能認識你就不錯了,誰還會記得你並給你寫推薦信啦?
我當時用了三個辦法獲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個是中國人教授,這個不難,我選了他的兩門課,兩門課都是A+,中國人教授看見中國人學生,記住一點不難。第二個是印度教授,她當時上課喜歡發一些東西,50幾個學生哪兒發的過來呀,我就經常幫她發,那她能不認識我嗎?其實,她當時問有沒有學生願意幫她發,竟然好幾秒鐘沒有人反應,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機會呀。後來每次幫她發,好幾個中國學生還笑我是不是想當班幹部?第三個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劃好的,她雖然只是個副教授,可是是一個實驗室的頭兒,能量挺大。還沒開學的時候,我就乘著聖誕節把那一門課自己先全部學了一遍,等她講課的時候我就等於在複習了,所以經常可以問她一些別的學生沒可能問得出的問題,好幾次把她問得冒汗。好在國外的教授從來不在意你問倒她,在中國問倒教授可能會說你是出風頭,在這兒問倒教授會討喜歡,後來這個"冒汗教授"給我的推薦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現在還和她有email聯繫。
後來申請McGill讀研被拒絕之後我也一樣,我先是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給McGill同一個系裡的一個老師打工,做programmer,這樣可以近距離的接觸系主任,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兩個月後我申請成為special student, 就是只修課不拿文憑的那種。其實,我心裏非常清楚,這是系主任有意要試探我的實力,以便決定是否下一年錄取我。當時有一門功課是系主任親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寫的,我那幾個月的緊張趕得過當年高考,結果後來我不僅成績上好,而且考完之後還給了系主任一個清單,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17出錯誤,雖然他當時非常吃驚,並當場驗證了有10處是印刷錯誤,但仍然有7處是原文錯誤,他對此行為很為讚賞(當時我趁機謙虛了一番).此外,他說我被McGill拒絕了之後、卻一直鍥而不舍地爭取機會、腳踏實地的幹事,讓他感覺很好,所以後來系裡開例會時,提前9個月就已經決定下一年肯定錄取我。再後來在研究生二年級時,系主任幫我解決了一個極大的做研究的困擾,畢業之際也少不了給我寫推薦信之類的,雖然他最終沒能幫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幫我得到了一個面試機會和絕佳的面試經驗、並給我極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
11. 有意識的製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簡歷中的亮點。
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競爭策略的話,就會知道,雖然"工作經驗"是最重要的,是敲門磚,但是要想在幾個甚至幾十個競爭者中最終取勝,你必須向僱主證明,同樣做某一件事,你總是最優秀的。
這裡舉幾個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學的畢業總GPA是3.68,大約是top 5%吧。雖然申請McGill的研究生時被拒絕了,但是他們說是因為我的本科的專業與所申請的研究生專業並不對口(有點像轉行).但是因為我認準了這個專業畢業後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後來做programmer和做special student的故事。如果沒有這個3.68的GPA作底,我想McGill連做special student的機會都不會給我,因為這個專業錄取的中國學生的歷史記錄中,大約一半本來就是博士、另一半本來就是碩士加上還有論文發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見,好找工作的專業競爭也是極其激烈的。)
第二個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學時,試過一個學期選6門三個學分的課,結果拿了5個A+,一個A-,我的推薦人多次引用這個事實來向McGill推薦我的實力。
第三,在McGill讀研時,我的研究被發表在我們這一行在北美最權威的雜誌上,是關於內照射放療治療癌症的,絕大多數的研究生在校期間的成果是不會被發表的。
此外,我做programmer時所編的程序也被放在McGill的網站上,一年內被全世界下載600餘次,並獲得McGill一個什麼教育獎(忘了),獲得一萬多加幣的資助。
記住,要想壓倒其他的競爭者最終取勝,你得向僱主拿出事實證明,不管做什麼事,你總是最優秀的。真正傑出的公司有時關心你的優秀多過關心你的經驗。說的白一點就是:有經驗的人是績優股,優秀而沒經驗的人是成長股,總有人會親睞成長股的。
12. 盡量通過行業協會之類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幫助你找工作的人。
如果說我的看得見的上述事實讓我的系主任和某一個老師肯推薦我,並最終導致了我一個工作的offer的話。那麼我的另一個offer就是通過北美本行業協會的中國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時候,我就搞到了那個行業協會的會員名單,有6000多人,從名字看有大約500人是中國人,於是我給500個中國人都去了一封精心準備的email,簡短的email裡有一個網頁鏈接,網頁上是我的個人介紹和簡歷等。大約有20多人回覆了我,有那麼四五個人還認認真真的想辦法幫我,我真的非常感激這些中國同胞。雖然最後這幾個人都沒有幫成功我,但是,不知道這500人當中誰把我的資料轉交給了一個在美國加州的本行業的中國老闆,而那個老闆從來不主動招人,以他的說法,就是中國人太纏人,他曾經放過一次很小規模的廣告,結果美國有不少的中國來的研究生拚命地每天給他打電話,、一天打幾次的都有,所以他從此就不再放廣告了,雖然他每年還在招人。
他從他朋友那裡(我發email的500人當中的一個)得到我的資料,說對我的經歷十分的感興趣,於是約了個時間初步電話交談。結果第一次交談就談了半個小時,我與他談得很投緣,三天後他就決定把他手頭現有的一個offer給我,說如果我去的話,他會馬上打發走另一個在他那兒已經實習了兩個星期的另一個中國人!
你看,拐彎抹角的最後竟然成功了,雖然確實帶有運氣的成分,但是那最後剩下的願意幫我的五六個中國人不停的幫我聯繫,並讓我幾乎得到兩次面試的機會,這些來來往往的聯繫對我整個找工作的過程中的鼓勵極大,讓我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態度,闖過了經濟危機帶給工作市場的陰霾,堅持到最後得到了兩張 Offer.
13.花點小錢,可以讓你的簡歷變得很值錢。
與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網站Monster的打交道的過程當中,讓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場的一些實質性的東西。我最開始是學習了很多怎樣寫簡歷的資料,自己寫完之後,讓我的朋友改,讓我的老師改,然後自己再根據僱主的反應和面試的經驗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後來,我懷著好奇與試探的心裏,花了三百多美元讓Monster的專家幫我修改了Resume.剛開始還很不習慣他們幫我修改後的內容和格式,後來慢慢越來越悟出裡面的專業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競爭法寶。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我在上面第11點裡所說的:你怎麼向僱主證明,同樣做某一件事,你總是最優秀的。對於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這是唯一可用的殺手鐧!我建議每個找工作的人,給Monster交這筆錢很值。以我自己來說,我先試過把自己的簡歷放到Monster上,基本上沒僱主找我,但是 Monster的專家幫我修改之後,兩週之內竟然有3家非常不錯的公司向我主動招手。只是我當時還是一心想到醫院工作,覺得不僅薪水高,而且工作穩定,所以沒有理他們。我後來把那幾家作為後備了。
14. 永遠都要表現得很優秀,鍥而不舍,並要盡量讓你周圍的所有人都看到。
我是一直相信:人的IQ相差不會太大、要想優秀就一定得付出代價。所以,上面第11點所說的事實,不過是建立在我每週工作或學習60個小時的基礎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擋得住絕大多數的誘惑,堅持每週工作或學習60個小時的話,你不論做什麼都會很優秀,比我還優秀。我自認不是一個IQ高的人,尤其是記憶力奇差,所以英語老也學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醫院,我的英語都只是可以應付的水平,雖然中文我可以對著上千人演講。
當然,接觸過我的人都知道,我絕不是那種只知道讀書的書獃子。一個在國內讀空調暖氣專業出身的書獃子,是做不到跨國金融公司在中國廣州的銷售部經理的。只不過我年輕時玩得很多也很廣,甚至自己開過公司,感覺什麼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東西對我已經構不成致命的誘惑而已。年齡越大,越覺得事業的成就才最讓我開心。"擋得住各種娛樂的誘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歲的人比起來唯一的優勢。只要我想,我就能focus我自己。
此外,永遠不要向挫折低頭。4年前我從Concordia大學以3.68的GPA畢業,可是正好碰上911事件之後北美的電腦電子行業的工作大規模外包,我同班的12個中國同學沒一給找到本專業工作的,直到現在還有一個在打Labour工,那一年可以說也是我一生中最鬱悶的一年,鬱悶得我後來一直懷疑我一年之內會得癌症。可是,我是一個信奉"絕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來!幾年下來,我總結了上文的這些經驗甚至是教訓,堅持讀完了研究生,也終於走出了陰霾。
FYI,我到現在依然堅持每週工作60個小時。當我看見因為我的超時工作而快速進步時,我心裏有一種異樣的滿足。此外,說一句題外話,努力工作並不等於忽視對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給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樣,我從來不用管女兒的學習,但她的成績永遠是班上的第一名,她當然也不是書獃子,體育的、音樂的、繪畫的、國際像棋的、綜合表現的等等獎牌十餘枚,有兩個還是Quebec省的冠軍。每個週末我都帶她坐公車、擠地鐵去參加她的那些興趣班,八年來每週如此。我從來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敗沒有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