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崎海上保安部週二凌晨又在長崎日本經濟海域逮捕了一名涉嫌違反《外國人漁業規定法》的中國漁船「浙像漁」的船長鐘進音。上個月日本海保廳也在長崎附近領海逮捕過一名進入日本領海的中國漁船船長和10名船員,後來罰款後獲釋。
據海安廳週二發表的消息,週一晚10點半左右「浙像漁」進入了長崎五島市鳥島西南約87公里的日本領海,巡邏艦發出停止命令,但漁船不停,掉頭逃跑,結果兩艘海保廳巡邏艦追捕了6個半小時,在週二凌晨扣留漁船、逮捕船長。消息說,漁船上有漁具和珊瑚,海保廳相信漁船的目的是偷珊瑚,正在向這一方向調查。
由於中國漁船長較早前在黃海韓國海域刺殺一名韓國海警,令日本對中國漁船和船長、船員可能與日方發生同樣事件持有高度警惕,加強了巡邏力度和武器防範。是否動武、什麼情況下開槍,實際上靠現場的個人感覺而定,使得中國漁民進入日本和韓國領海捕魚的危險已箭在弦上。
-------------------------------------------
中國漁民為什麼總去別國搶魚
導語:中國漁民因殺害韓國海警的案件還沒有塵埃落定,中國漁民一而再,再而三的遠赴韓日海域捕魚,最終導致與當地警方發生衝突,甚至釀成悲劇。那麼,導致中國漁民不斷冒險遠赴日韓海域捕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中國的漁業資源不如日韓海域豐富
日本和韓國環繞日本海,一直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並且漁業結構優異,擁有大量業商價值值較高的魚種。所以,面對利潤的誘惑,中國漁民常常鋌而走險,跑去日韓海域投機。
由於自然原因,中國本來就沒有日本韓國漁業資源豐富
中國人均海洋國土面積排在世界海洋國家中列第122位 ,人均海洋漁業資源量僅是全球水平的不足三分之一,中國的海洋資源並不如一般想像的豐富。而且,看似廣闊的大海中,其實擁有漁業資源的地區並不多:因為深海養料較少,陽光難以穿透,所以多數魚群都聚集在大陸架附近,目前全球漁獲量的80%以上都來自水深不到180米的大陸架海區。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後,各沿海國相繼將本國領海寬度基線向外延伸200海浬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後,佔世界海洋捕魚量的94%的產漁區都被劃到了各國的專屬經濟區內。所以每個國家可以捕魚的區域並不大。
此外,日本和韓國環繞日本海,那裡洋流彙集,養料豐富,更是坐擁世界第一大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道漁場位於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交匯處,在海域內,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餌料,從而使這片海區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另外此處的寒暖流交匯還產生了天然「水障」,阻止魚群游出,使得魚群能夠匯聚在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日本和韓國的漁場主要產魚類型有:鮭魚、狹鱈、太平洋鯡魚、遠東擬沙丁魚、秋刀魚,這些都是經濟價值很高的魚種。與之形成巨大發差的是,根據《中國海洋資源質量報告》,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目前處於嚴重衰退狀態的魚類就包括: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紅娘魚、黃姑魚、鱈魚、鰩類等,只有經濟價值很低的中小型的中上層魚類和頭足類尚可捕撈。
日本和韓國還會存魚不捕,魚業資源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
日本和韓國都有嚴格的水產資源管理法:日本早在1901年就制定了《漁業法》,之後還分別制定了《水產資源保護法》、《資源管理法》,引入了捕撈可能量和捕撈努力可能量兩個概念,將捕撈量控制在魚類資源可再生的範圍內。這些法律法規在設定漁獲努力量的魚類種類和作業海域,對漁船作業天數、生產量等方面都作了具體規定。農業部門,還會至少每年進行一回審議資源管理基本規劃,確保漁業資源得到保護,連每年生產漁船的數量都是要經有效評估的後才能通過批准。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近年來日本漁業捕撈量一直維持在600萬噸左右,只有其最高產量年份的45.8%,捕撈量比最高年份下降了超過500萬噸。節省下的捕魚量成為了魚類種群自我修復,能夠長期持續的穩定在可觀數量的基礎,但這些"資源"卻都成了中國漁民眼中的寶藏。
中國捕魚業詬病一身,將並不豐富的資源消耗殆盡
面對臃腫的捕魚業,雖然中國也有休漁期和人工放流的措施,但相對於漁業資源的巨大破壞來說,杯水車薪。
中國世界上捕魚船最多的國家,捕漁業膨脹的畸形臃腫
中國是世界上漁船數量最多的國家,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09年納入全國海洋漁船資料庫的海洋捕撈機動漁船18.1萬艘,而沒有納入資料庫的漁船更多,據估計中國機動漁船保有量不少於30萬艘,而日本更是推測中國漁船數量很有可能超過45萬艘。僅僅在青島市,2009年,近海作業的漁船就有5300餘艘,而整個山東省漁船高達2.1萬艘,巨大的漁船保有量早已超過了漁業資源的可承受的程度。
而雖然也有休漁和人工放魚苗流等措施,但遠供不應求。部分漁場會出現在3個月的休漁期過後,往往幾天,甚至一天就會把魚撈絕撈淨的現象。中國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曾在廣東做過調研:全國著名的廣東漁場在實施了三個月的休漁期後,雖然漁場內已經可以看到魚群數量得到一定恢復,但休漁期一過,三天之後魚群就被捕撈一空,三個月的休漁效果全部付之東流。
捕魚方式也是破壞性的,絕戶網被大量使用,一直在透支漁業資源
雖然漁業部門規定漁民出海捕魚應該使用直徑超過39毫米的漁網,但中國漁民捕魚時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徑不足一厘米的漁網,這種漁網在被漁民自己稱為「掃地窮」,就是俗稱的「絕戶網」。這種漁網不僅網孔極小,入水後還會越沉越深,形成一條直線,像掃帚一般隨著漁船的移動而「掃蕩」所經過的海域。可以將兩、三厘米長的小魚也全都撈得上來。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時間裏,中國海洋捕撈量一直持續增長。從1997年開始,海洋捕撈量一直保持在1400萬噸以上,到2006年更是超過了1700萬噸。而據專家估算,中國近海漁場漁業資源每年可捕撈量大約僅為800萬噸。長期巨大的捕撈量是通過捕撈幼魚資源和營養層級低的劣質魚種實現的,這種捕撈已經導致了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即不但將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魚種捕撈一空,甚至將經濟價值不高的魚種也過量捕撈。而這些經濟價值較低的魚種只能作為飼料使用,可獲得這些廉價飼料的代價卻是整個近海海洋食物鏈的徹底破壞和瓦解。
近海環境遭嚴重破壞,魚類的生存受到威脅
根據《2010全國環境公告》,中國沿海生態系統亞健康,不健康率已經超過八成,僅有16%生態系統較為健康。而且多數漁業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都與經濟發達地區重合,受到的工業污染更加嚴重。
近海污染嚴重,少數海域甚至成為「死海」
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近海水深在180米以內的海域,但在中國,這塊海域也是污染最嚴重的海域。在近10年來,中國沿海的水質一直處在較差水平。第四類水質和劣於第四類水質的海域面積逐年擴大,多種污染物水平嚴重超標。而這些都嚴重破壞沿海地區的生態系統,威脅到了魚類的生存,而第三類水質的海域就已經不再適合魚類生存。
其中,從2006年至2010年,渤海海水污染面積從1.189萬平方公里(約佔15%),上漲到1.699萬平方公里(約佔22%)。《2010全國環境公報》還提到:「201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為中度污染。」 同年,在錦州灣甚至還曾出現過海底泥中重金屬鋅超標2000多倍、鉛超標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灘無任何生物的「死灘」。
近海漁業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工業最發達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海水的污染與工業發展直接相關
中國近海傳統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就是東北部海域和浙江福建廣州海域,但現在這些地區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地區,同樣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穿行於這些經濟區的河流的嚴重污染,最終匯入海樣,將有害物質帶到了近海各地。
《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全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而且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較上年有很大增長。實施監測的457個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銅等重金屬在長江口、珠江口海域的大氣輸入通量也在不斷上升。
結語:漁業資源的相對不豐富、不科學捕魚方式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綜合造成中國近海無魚可捕;再加之,隨著國內對水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2000年至2008年間,中國對海產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更加劇漁民投機的現象,導致越境非法捕撈猖獗。
來源:中文導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