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基金幫助當地窮人度日


每到聖誕節和新年這段時間,人們通常以各種方式進行慶祝,而且還彼此交換禮物,等等。但是,並不是所有住在紐約的人都是富人,不少人面臨著健康、就業、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挑戰,節日的快樂,對他們來說,離得比較遠。不過,過去一百年來,紐約時報一直在這段時間裏,專門登載一些窮人的故事,並為一些「最需要救助的人」設立了一個基金,紐約時報邀請讀者給這一基金捐款,幫助那些最需要救助的人。

紐約時報給「最需要救助的人」設立的這個基金,是從一個頗為偶然的事件開始的。麥克爾·格爾登目前是這一基金的負責人。他說,早在一百年前,具體說是1911年12月的一個夜晚,紐約時報當時的出版人阿瑟·奧克斯在路上走著,希望消化掉剛剛吃過的節日大餐。正在這時,一個陌生人請他留步,很禮貌地請他給一些施舍。奧克斯給了這個人一塊美元,還給了他一線就業的希望。

*100年前的12月*

麥克爾·格爾登說:「奧克斯一邊走,一邊想,每年年底的時候,人們通常心氣兒都比較高,也樂於施舍,或許報紙能在每年年底的時候,幫助做些善事,比較大規模的,這就是為‘最需要救助的人’設立的這個基金的故事來源。」

一百年後,這個基金現在真正做到了幫助一些非常需要幫助的人。查爾斯·史密斯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布魯克林社區服務中心的一個客戶,而這個服務中心是和紐約時報基金合作的七個組織當中的一個。2008年的時候,史密斯當時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完全有能力養活他的老母和兒子。但是一年之內,史密斯本人被查出患有癌症,不得不辭去工作,接受治療;在沒有醫療保險、而且幾乎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史密斯不得不和兒子一道,搬到母親那兒去住,但是他母親不久也被查出患有絕症。

*禍不單行*

史密斯說:「就這樣,一環接一環,我的病剛好一些,我母親卻在2009年去世了。她病逝以後,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因為我母親過去一直是我可以倚靠的人。她的病逝,對我來說,確實挺難的。晚上有時做噩夢,半夜起來,洗個冷水澡,慢慢地從那種憂傷中走出來。」

過了不久,史密斯聽說有一個布魯克林社區服務中心,能夠通過心理治療,幫助他從受到的精神打擊和憂傷中走出來;服務中心能給他和兒子兩人一道進行心理治療。所有這些治療,都是經由紐約時報為「最需要救助的人」設立的基金予以資金上的援助的。

布魯克林社區服務中心同時還從紐約時報的這一基金拿到款項,為35歲的加爾文·亨利支付心理治療的費用,同時還有一些生活費用。亨利多年來一直患有精神上的疾病。他說:「憂鬱症、生活上的壓力、心靈深處的不滿、等等,這些都讓我情緒不穩定。」

*藝術課程理療*

不過,有一點是亨利擅長的,那就是,從事一些藝術上的創造。紐約時報的這個基金幫助為亨利和其他一些精神上不穩定的成年人,開設藝術理療課程,幫著他們理順心理上的問題,同時幫助他們發揮內在的潛能。

亨利說:「我做了一些工作,其他的人也是一樣,這讓我對自己和其他人,都感到很高興;這對我們來說,可以說是幫了一個大忙,讓我們能揚長避短,這對我本人,還有參與到其中的其他人來說,都是意味深長的。」

克爾迪斯一家近些年來,也遭到了很多不幸。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突然在2006年去世了,母親一下子就垮了,到現在,還不能上班。結果,兩個十幾歲的姐妹朱迪和克里斯蒂娜,不得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努力謀生之餘,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全家不久就被迫淪為不得不到專門給窮人設置的臨時居住場所去住。在紐約時報基金的幫助下,他們得以接受心理治療,而且這一基金還給弟弟大衛一些錢,讓他能夠參加學校舉辦的八年級畢業慶祝會。姐姐朱迪說,這對大衛來說,一下子就提高了他的精氣神兒。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朱迪說:「我很高興,弟弟能參加學校的八年級畢業晚會。假如因為經濟上的原因,弟弟去不成的話,我心裏會很難受的。我會覺得,作為姐姐來說,我們連這一點都不能幫弟弟做到。」

從那兒以後,克爾迪斯一家的命運似乎開始好轉起來。另外一個和紐約時報的基金一起合作的組織、美國天主教慈善機構幫著克爾迪斯一家解決了移民上的困難;不久,他們就將獲得美國公民身份了,隨之而來的,將是工作許可,最終,他們將能夠離開專門為窮人設置的臨時住所,翻開生活中嶄新的一頁了。

對於卡羅琳娜·瑪丁奈茲來說,生活前景一度是非常明朗的。她有兩個年幼的兒子,丈夫當時似乎也挺好,全家人身體都挺健康,她本人夢想有一天能上大學、進護士學校。不過,好景不長;一年之內,她的父親去世了,丈夫離她而去,然後她在學校的成績開始下降,而且幾乎患上了不治的心臟病。所謂禍不單行;她長期居住的那棟大樓被開發商買去了,她被掃地出門,連搬家的費用都支付不起。

*祈求上蒼*

卡羅琳娜說:「我那時候不得不請求上帝幫忙,說,主啊,現在一切都掌握在您的手中了,我別的什麼辦法都沒有了,也沒有別人可以求助了。」

不幾天,紐約時報基金的一個單位、猶太人聯合施善組織下屬的一個機構對卡羅琳娜說,可以出錢幫她們一家搬家。如今,卡羅琳娜又回到大學唸書了,而且不久還將開始讀護士學校。她今後打算要做一些善事,幫其他人渡過難關。

她說:「一定會的;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紐約時報在談到上面說的這個為「最需要救助的人」設置的基金的文章中,點出被幫助的人已經取得的成績,從而來鼓勵讀者繼續給予捐助。雖然這一基金收到的捐助款項的總數似乎有所下降,但是,捐助人數卻一直在增加。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