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要求上市公司制訂明確的分紅政策和規劃利大於弊。
目前,要求上市公司分紅的做法引起各方爭論。一些人認為,強制分紅背離了證券市場的宗旨,12月2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上,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證監會不是要推行強制分紅,因為企業處於不同的成長階段,對現金流的需求是不同的。這是客觀事實,不過,作為基礎的制度建設,對於現金分紅與再融資結合,不應該妥協。
眾所周知,A股市場重融資輕回報,重規模擴張輕視資產質量,誠信不夠、投機色彩太濃,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分紅新政,有促進價值投資之效。
上市公司連年分紅,起碼說明該上市公司處於成熟期,並且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流。當上市公司連續五年以上保持高分紅率,這樣的企業非常穩健,破產或者淪為ST股的概率極低。高分紅率是個明確的指標,說明該公司既擁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又對投資者較為負責,起碼不會是上市業績就變臉的公司,也不是融資無度、表面風光的高風險公司,更不會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通過分紅,我們可以在市場中甄選出高效率公司。如果連年分紅率高於貸款利率,說明該上市公司對股市資金的使用效率比貸款更高,該公司的利潤顯然可以信賴。將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高低與再融資掛鉤,連續高分紅公司獲得再融資資格,資金將源源不斷流向高效企業,也讓投資者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通過強制分紅,讓上市公司學會信託責任。所謂強制分紅,是讓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更接近。債券市場必須支付債息,低風險企業債息較低,反之亦然。債券市場投資同樣風險極大,有可能債券價格下跌導致巨額虧損,但債券市場的盈虧是明明白白的,是看得懂的,不像證券市場,明明盈利是天文數字還在不斷融資。
現金分紅是減少假賬、讓投資者對公司財務狀況更瞭解的好辦法。一些公司盈利極高,卻吝於分紅,並且現金流非常糟糕,說明該公司的資產規模擴張並未帶來效益,甚至可能潛藏著多元化投資失敗等巨大風險。
從理論上來說,處於成長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灌溉,因此對投資者來說,不分紅比分紅好。但中國上市公司動輒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或者蘋果公司自居,恬不知恥地大規模圈錢而不分紅。面對圈錢氾濫的情況,仿照債券市場的精髓,實行強制性現金分紅顯然更適合中國A股市場,當然,成長期的創業板公司除外。這樣一來,創業板的高市盈率也就會下降。
在分紅新政出臺後,已經有了一定效應。多家過會企業不僅公布了上市後每年具體分紅比例,還制訂了詳盡的上市後3年或者5年的分紅規劃,具體披露了公司未來分紅方案制定的指標和依據。而一些公司還提出了具體方案,如深圳市長方半導體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提出了5項導致上市後分紅承諾改變的事項,包括:因行業或政策變更導致公司淨利潤為負;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出現《公司法》規定不能分配利潤的情形以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兩年均低於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的10%和其他監管部分規定情況。
與其他市場不同之處在於,A股市場強制分紅應該傾向於二級市場投資者。數據顯示,我國現金分紅比例不算太低。從2008年至2010年,A股實現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家數分別為856家、1006家和1321家,佔同期上市公司總家數的比例分別為52%、55%和61%;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3423億元、3890億元和5006億元;平均每股分紅金額分別為0.08元、0.09元和0.13元,三項指標都呈上升趨勢。
但分紅出現方向性錯誤,傾向於低價入股的大股東,傾向於永遠擁有控制權的控股股東,甚至一些企業在上市前大規模分紅,上市後一毛不拔。上市前報告期現金分紅有的高達50%,明顯是降低原始股東成本的利益輸送,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無法獲利。
傾向於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分紅,對於A股市場而言,是一場及時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