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墜機將成家常便飯,唯一對策是越做越強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和伊朗圍繞RQ-170「哨兵」無人機墜毀事件而上演的口水大戰在全世界贏得超高「收視率」,就在伊朗堅持拒不歸還「哨兵」並表示已接近破解其高科技密碼之時,軍事專家站出來對這場風波做了另一番「理性解讀」。日前,美國《小戰爭》雜誌總編羅伯特·哈迪克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稱,隨著無人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大量使用,墜機及由此帶來的敏感技術泄密會更加普遍,而面對這一無法迴避的客觀趨勢,軍政決策者最好的辦法是研製並裝備更多、性能更先進的無人機,並學會承受由此帶來的各種風險。
美國只能認倒霉
2009年,RQ-170「哨兵」被部署到位於阿富汗坎大哈的美國空軍基地。幾年來,該型無人機曾多次秘密飛往巴基斯坦收集情報,在今年5月美軍襲擊本·拉登的特種作戰行動中也曾發揮重要作用。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實際上,早在這隻「坎大哈野獸」出現在伊朗電視畫面上之前,美軍就已經知道它落在伊朗境內。起初,美國官員曾打算採取秘密行動收回或摧毀「哨兵」殘骸,但就在他們考慮是否值得為此冒險時,伊朗安全部隊搶先發現了殘骸。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在伊朗未設大使館或領事館,美國中央情報局無法在伊朗發展間諜網路。為收集伊朗情報,美情報部門只能高度依賴衛星、無人機和其他電子竊聽手段。而在諸多手段中,RQ-170這樣的隱身無人機尤受間諜們青睞。據稱該型機能獲取伊朗政府和軍事通訊系統、防空系統的電子數據,遙測其武器系統,並觀察其地面行動。
RQ-170「哨兵」無人機被美軍冠以「坎大哈野獸」之名,如今卻折戟伊朗,不能不讓美國人感到沮喪。更讓他們難受的是,與1960年U-2偵察機在蘇聯境內被擊落後美方要求釋放飛行員不同,美國人沒有讓伊朗歸還飛機的法律依據。用美國列剋星敦研究所分析員古爾的話說,歐巴馬要求伊朗還機的聲明純粹是「多此一舉」。
研製更多好東西
相較於美國軍政高層對墜機表現出的泄密擔憂,羅伯特·哈迪克似乎表現出了一個軍事專家的理性與客觀。他在文章中說,「當你派機器人去參加戰爭時,偶爾的損失將不可避免」。
在哈迪克看來,美國從此次墜機事件中吸取的教訓不應該是遏制無人機的使用,而應該是開發和部署更「聰明」、更「能幹」的無人機,並承受因使用無人機而帶來的各種風險。他說,隱形無人機能對可疑目標進行連續觀察、跟蹤,掌握到的情報可保障決策者減少猜測與誤判;無人機還能夠超越有人駕駛飛機飛行員的生理極限長時間飛行,這種長航時能力將減少美國對目前已面臨導彈攻擊威脅的前進基地的依賴;航母上配備長航時無人機,將使得海軍能進行遠程打擊,同時最大限制地保障自身安全;此外,長航時無人機能為陸軍提供獨立的巡邏、連續的偵察和火力支援。
哈迪克稱,中情局已經對伊朗發起了一場「漫長而廣泛」的空中偵察行動,如果不使用無人機,而是讓有人駕駛飛機執行這一任務,那就等於拿飛行員的生命賭博,此舉無疑也會限制偵察活動的範圍和持久性。哈迪克認為,美國庫存有先進的無人機,因此能進行更多和更長時間的偵察飛行,從而「獲得比使用其他手段要多得多的情報」。
不過,這位軍事專家提醒,未來無人機將更加昂貴,技術也會更先進,但將採用更多敏感元件和技術,越來越多的墜毀也將是不可避免的,決策者們將不得不接受這種風險,而如果想通過無人機獲得更多好處,就必須裝備更多的無人機。
美軍加速邁向無人機時代
已在反恐戰爭中嘗到無人機甜頭的美國人,並沒有因為「哨兵」折戟伊朗而放慢無人機的試驗與採購步伐。據《全球飛行》雜誌和法國《空天防禦》網站12 月12日報導,美空軍已經從通用原子公司訂購了一架「捕食者」C(又名「復仇者」)無人機,以便在阿富汗完成試驗。據稱這項採購是根據旨在加快拔款和列裝進程的「緊急戰役行動計畫」而實施的。該機設有內部武器艙和8個武器外挂點,載量彈可達907公斤。此前美空軍MQ-8B「火力偵察兵」、「彈簧刀」、 K-MAX和A160「蜂鳥」等多款無人機的試驗都是在阿富汗完成的。
就在採購「復仇者」當天,美空軍還與通用原子公司簽署了40架MQ-9 「收割機」Block I無人機採購合同。據稱,美空軍總共要購買276架「收割機」,用於取代目前裝備的「捕食者」。
根據五角大樓出臺的空軍未來30年發展計畫,無人機的數量將由目前的7000架增至2.8萬架。此外,將現有部分有人駕駛飛機改裝成無人機的計畫也將加緊落實。
原標題:美專家︰葬送無人機 美國須自認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