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共官方舉辦「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守靈暨燭光祈禱和平晚會」。圖僧人在誦經祈禱(圖片來自新華社/看中國配圖)
201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4週年紀念日。如果說紀念活動年年舉行的話,有學者注意到今年的紀念活動顯得比往年更為隆重。如果說每年的紀念活動都以官方主持的活動為主體的話,這些由政府放收自如的紀念活動也始終帶著對歷史某種難以言說的模糊。
南京大屠殺對於中國人來說的確是一段難以忘懷、也不應當忘卻的記憶。1937年的今天,日本軍隊攻陷南京,在城內開始了一場長達6週的屠殺行動。中國官方媒體引述二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稱有20萬以上至30萬中國百姓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
2011年12月13日上午,南京城上空防空警報、火車、輪船同時拉響汽笛。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近五千人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活動,向死難者默哀,為和平祈禱。相關的紀念活動其實自12月5日就已經開始。從紀念徵文,到抗戰老戰士報告會,從展覽、出版活動,到燭光祈禱晚會,從歷史研討會,到萬人簽名活動。有學者注意到,今年的紀念活動之隆重甚至超出了2007年時的70週年紀念的規模。
但是,這些活動隆重與否都始終帶著某種歷史模糊。儘管這些官方活動往往被冠以為和平祈禱的名稱,但場景慘不忍睹的歷史圖片,令人聲淚俱下的見證人回顧雖然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但似乎更重在喚醒國人的憤怒,而對於這段歷史的研究卻始終難以擺脫政治因素的影響。在提醒人們牢記日軍侵犯時的滔天罪行的同時,缺少對歷史客觀、深入的挖掘、還原、探討與反思。日本國內雖有極右翼人士試圖否定大屠殺的事實,但這種少數人的傾向顯然也在中國官方控制的媒體宣傳中給人以十分普遍的印象。而中方對這段歷史的重視長年更多地停留在譴責侵略罪行問題上,似乎要時時提醒日本對中國人民有罪。中日雙方對這段歷史有各自不同的視角和解讀毋庸質疑,中日學者三年努力後完成的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最終也只是對南京大屠殺的性質達成共識。中方似乎更在意日方承認侵略戰爭背景下的集體屠殺性質。2010年,這份研究報告出臺時,參與研究工作的中方學者步平表示,在這次研究中,南京大屠殺關注的並不只是被害人數問題,首要問題是關於這一大規模的反人道殘暴行為性質的認定。這種以控訴與譴責罪行為核心的思維能否有助於讓人們記住歷史,而不是記住仇恨值得商榷。
74年之後,中國年復一年的大屠殺紀念活動始終不能提出這段歷史中受害人的具體數字,只停留在一個沒有名姓的籠統的三十萬的模糊統計。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忽略了具體的人的故事。一些學者近年來因此就此提出批評,認為這樣數十年沒有名單、沒有具體數字的紀念活動使紀念的誠意多有折扣。上海歷史學者朱學勤2007年在南京大屠殺70週年時曾撰文指出,有具體名單,「才是以人為本,真正體現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價值。」同一年,網路作家冉雲飛也發表文章指出:沒有每一個活生生個體之紀念,是空洞之紀念,是視人如草芥的所謂紀念,是漠視人權的假紀念。」精確的死難者數字「不僅僅是一道數學題,而是這裡包含著對人類深深的愛惜、悲憫與同情。」
事實上,南京大屠殺雖然是中國當代史上一段慘痛的記憶,但是,相關的紀念活動卻總是難以擺脫隨中日關係好壞而起伏的政治控制的特色。2010年,中日因釣魚島附近發生撞船事件而關係惡化,民間反日情緒一度高漲,各地陸續發生規模不等的抗日集會活動,但9-18七七事變紀念日,以及幾個月後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卻十分低調平靜地渡過。今年的紀念活動恰逢日本野田正彥政府剛剛坐穩交椅、安排訪華日程之際。野田原定12日至13日的訪問行程幾天前臨時在中方要求下延遲。據日本媒體報導,中方提出的所謂內政理由其實就是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
無法確定今年的紀念活動之隆重的理由,但這些活動無疑對即將到訪的日本首相形成某種輿論壓力。
原題目:南京大屠殺隆重紀念背後的困惑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