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近出臺9個文件,力圖全程監控餐廚垃圾收運,杜絕「地溝油」。力道貌似雷霆萬鈞,實際效果則難以預料。總體上來看,這些辦法都逃不了懲罰企業的窠臼,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以及賦稅壓力下,沒有相應的扶持以及減稅保護,根本無法調動企業的自律衝動,沒有利潤空間的飯店經營者以及小商小販們肯定會想出各種辦法應對各種檢查。
除此之外,行政治理最大的毛病是不能解決執法落實的問題。以《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試行辦法》為例,主要依靠城管打游擊,沒有明確的主管單位,也沒有相應的問責機制。各有利益訴求的部門各自為政、分段監管,一旦出了問題,板子都不知道打在誰身上。如果不能建立一個系統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管副市長如何發動各部門,也無法根治九龍治水、越治越亂的局面。至於「拿出600萬獎勵市民舉報」的土辦法已經是下下之策了。
為什麼食品安全問題讓人痛心不已,而實際上監管部門卻只能做到隔靴搔痒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官民待遇不同。普通百姓食用的是地溝油、蘇丹紅、瘦肉精等有害食品,而官員們則吃喝有特供。如此冰火兩重天,你跟他說沒飯吃了,他還問你為什麼不吃肉。
特供製度60多年來不曾間斷,一直是特權身份的象徵,已經成為當今食品安全亂相的萬惡之源。各級政府通過基層渠道或企業以各種方式對農產品基地實現變相「補償」,從而得到低價優質農產品的長期供應,壟斷了那些本該在市場上流通的優質農副產品。不僅如此,那些名目繁多的"特供基地"建設,皆打著「富民、脫貧、生態、有機」等旗號,既沒有用於扶貧濟困的正途,也沒有給老百姓提供綠色食品,人為製造了官民之間的裂痕。權貴階層長期吃著特供的糧食蔬菜水果,根本無法體會民間疾苦,導致基層監管者一直以罰代管食賄而肥,反而加劇了食品安全問題。
竊以為,一個宣稱「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連吃喝都與國民格格不入實在是有礙社會和諧與科學發展,也無法體現三個代表的先進性。
不久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問題。說老實話,我們這裡的官員也沒有特供,吃的東西跟大家一樣,都是在街上買的,我們也有切膚之痛。」所以,最近「地溝油」流入深圳市某些政府機關的飯堂,一些官員也開始品味「民間疾苦」,才會引來老百姓無奈的「歡呼」。如果全國取消特供,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所有的官員必須跟大家一樣,飽受有害食品的煎熬的話,那些人才會考慮到他自己本身、他的孩子、他的子孫後代的健康和安全的問題,才會下決心衝到第一線,想方設法把監管落實。據說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合格率為99.9%,每一千個就有一個出事,非常影響士氣。為達到100%,軍方改變檢查質量制度,從每批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親自從飛機上跳下。奇蹟出現,不合格率很快降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