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廉租房」


提起古代平頭百姓的住房,多數人會如此聯想:有能力你就蓋房,沒有能力,就算挖窯洞,鑽地穴,搭草棚,和政府沒關係!皇帝老兒軍國大事、三宮六院都操心不過來,怎麼會操心窮人的住房呢?

其實,如此想像不無道理,起碼秦漢魏晉南北朝,要論政府去解決窮人住房問題,史料確實難找,但自唐代以來,還真有些為「窮人住房問題」動真格的!

《西廂記》寫的是唐朝的故事,主人翁張生和崔鶯鶯,花很少的錢租住山西永濟縣普救寺,鶯鶯住西廂,張生住東廂。這個故事就說明:唐朝不僅有針對窮人的廉租屋,而且在廉租屋裡,還孕育出偉大的愛情!《西廂記》的故事與史料記載一致。唐朝的「廉租房」,主要由寺觀經營,土地由政府劃撥,建房資金由民眾捐獻,房產維護可以從香火錢裡沖銷,僧尼道士理論上講不以盈利為目的,再加上信仰需要,正適合執掌這項半慈善業務。大都市的廟宇常有上千間客房,供去應試的學生、出門的商旅和遭了天災的百姓臨時居住。杜甫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絕唱,也確實道出了當時的「住房難」。

唐朝是較早為窮人蓋「廉租房」的,但要說政府高度重視「廉租房」並卓有成效,當屬宋朝。

北宋初年,宋高祖就強令各地建「福田院」,每家福田院都有幾百間住房,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貧破家的市民、無人奉養的老人,都有資格在裡面免費居住,而且提供免費伙食、醫療。

南宋初年,大量流亡人口湧進杭州,杭州城竟一度居住100萬人口,人口密度已接近上海浦東。因人多房少租金高,除了大規模公房出租外,南宋還出臺了專門針對窮人的住房救濟體制:一是遇到災年,對租公房的市民減免房租;二是政府出資建房,免費安置流民和赤貧民眾,而且各類住房功能十分明確,建「安濟坊」 是為了慈善醫療,建「漏澤園」是安葬無人認領的屍體,建「居養院」則是免費供赤貧窮人居住。三是修建比公房條件要差的簡易房,但是租金更低,堪稱「廉租房」。

元朝建國開始,就給半數京官和所有地方官分了房,可分不到房的百姓怎麼辦?政府算有點良心,給了一項政策:蓋房不用買地,政府為無房戶批地自己建,建好後每月交租金,時稱「地基錢」。

中國2000年的王朝,真心為窮人著想的,當數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當過乞丐,深知窮人無立錐之地的窘迫,因此他一當上皇帝,就把窮人的住房問題提上了日程。《明太祖實錄》九十二卷記載:洪武七年農曆八月,朱元璋給南京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京畿民庶之眾,鰥寡孤獨廢疾無依者,多舊養濟院,隘不足容,命於龍江擇閑曠之地構260間以處之。從之。」朱元璋讓南京的官員找一塊閑置土地,蓋了260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聖旨頒布後,南京的官員很快執行了。一個月後,朱元璋又給上海(當時叫華亭縣)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上海的地方官也很快地執行了。

試點成功,朱元璋龍顏大悅,認為可以在全國複製「南京模式」了。當年年底,他又給中央的官員下了一道旨意:全國範圍內,沒飯吃的,國家給飯食;沒房子住的,國家給房子。朱元璋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明王朝剛建立,財力並不充足。於是,官員找朱元璋解釋,朱元璋一聽生氣了:你們在我手下當官,就得體會我的心情,我可不想讓我的百姓沒飯吃、沒房住,哪怕是一個百姓也不行!

朱元璋或許是歷史上第一個逼著官員,在全國範圍內給窮人蓋房的皇帝,當然也是唯一的。然而,理想畢竟是理想。朱元璋死後,各城市房價還是扶搖直上,他的「居者有其屋」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清朝從進北京到滅亡,的確建了大量的「經濟適用房」,但遺憾的是,建房卻只針對「八旗子弟」這樣的特權階層。旗人剛進北京那會,幾十萬赤條條外來人口到了新城市,首先得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可到了後來,又因為旗人一向養尊處優,生育率超高,繁殖力超強,建房速度無法滿足旗人的需要,恐怕到清朝溥儀宣布退位時,清政府也無暇去考慮全國窮人的住房問題。



来源:羊城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