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現巨大的安氏原角龍巢穴(組圖)


蒙古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個巨大的安氏原角龍巢穴,內有15個幼仔化石。這個巢穴寬2.3英尺(約合0.7米),年代可追溯到近7500萬年前。這一驚人發現促使古生物學家重新思索古代爬行動物如何照料它們的幼仔。

1 驚人巢穴


驚人巢穴

巨大安氏原角龍巢穴,被古代沙丘沉積物覆蓋。這個巢穴距今近7500萬年,內有15個幼仔。這個恐龍巢穴是蒙古古生物學家帕格米恩-納曼達克赫(Pagmin Narmandakh)在德加多克赫塔地層(Djadokhta)發現的。此次考古發現刊登在11月出版的《古生物學雜誌》上。論文合著者大衛-法斯特維斯基表示,這個令人吃驚的恐龍巢穴寬2.3英尺(約合0.7米)。安氏原角龍是三角恐龍的近親。

其他恐龍巢穴往往只發現已變成化石的恐龍蛋,而沒有發現幼仔化石。安氏原角龍巢穴內的幼仔死亡時年齡在1歲左右。法斯特維斯基是美國羅得島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他說:「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恐龍採用這種方式照料幼仔。它們的幼仔在巢穴內一同發育成長。此次發現的恐龍幼仔並非剛剛從蛋中孵化後不久便走向死亡。」

2 安氏原角龍骨架


安氏原角龍骨架

復原後的安氏原角龍骨架。這種食草動物的頭部結構與其他恐龍截然不同,嘴巴與鳥嘴類似。安氏原角龍是角龍類家族的一個原始成員,這個家族還包括三角恐龍。成年安氏原角龍的身長可達到6英尺(約合2米)左右。安氏原角龍曾生活在亞洲中部的一片沙海(現在的戈壁沙漠),距今大約7500萬年。法斯特維斯基說:「想想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這種恐龍當時就生活在嚴酷的沙漠環境下。」當地地形崎嶇不平,一度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安氏原角龍生存的年代,這裡顯然存在足夠的植物,能夠滿足這些恐龍的需要。

3 擁擠的巢穴


擁擠的巢穴

蒙古發現的古代恐龍巢穴,小恐龍擁擠在一起。科學家一度認為恐龍撫養後代的方式往往與鱷魚類似,即在巢穴產卵後讓它們自生自滅。但這一新發現說明恐龍會照顧幼仔一段時間,這一點與很多鳥類相同。法斯特維斯基表示,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古代爬行動物撫養後代的方式與現在的任何動物不同。

此次發現的巢穴內共有15個幼仔,一次養育這麼多孩子對任何動物來說都是異乎尋常的事情。現代動物往往只繁育數量不多的後代,精心撫養,比如人類,又或者繁育數量龐大的後代,但不會給予它們任何關愛,例如蚊子。法斯特維斯基說:「這些恐龍顯然與其他動物不同。」

4 面朝同一方向


面朝同一方向

正如圖片所呈現的那樣,所有幼仔都面朝同一個方向,有助於科學家揭開它們的死亡之謎。法斯特維斯基說:「我們認為當時出現一場沙暴,它們的巢穴最後被逐步逼近的沙丘吞噬。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例子。從這些化石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些小生靈在生命最後時刻遭遇的恐怖經歷。」

5 幼仔特寫


幼仔特寫

安氏原角龍幼仔頭部化石特寫,微小的喙形嘴清晰可見。在這一地區發現的其他化石顯示,一隻成年安氏原角龍和一隻迅猛龍也命喪同樣的「死亡陷阱」。法斯特維斯基說:「這是兩個令人吃驚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大約7500萬年前的恐龍行為。迅猛龍可能捕食安氏原角龍幼仔。沙漠地區環境惡劣,可能導致恐龍擁有較高的死亡率。」

6 混亂的骨骼化石


混亂的骨骼化石

恐龍巢穴側景,展現了混雜的幼仔骨骼化石。法斯特維斯基表示:「這個新發現的巢穴是一個令人吃驚和美麗耀眼的化石。我認為世界上其他地區一定也存在類似這樣的驚人化石等待我們去發現。它們將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古代動物的生活。」 



来源:神秘的地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