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商的泰坦尼克策略

作者:朱大可 發表:2011-11-26 14: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當代移民史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從1986年到2011年,僅僅25年,它就經歷了六種重要變化,成為中國時局的一種精密映射。

改革開放之初,也即1986年到1989年之間,大批中國青年試圖到西方學習並體驗生活,由此引發讀書和打工浪潮。其中去美國以留學為主,去日本、澳洲和加拿大則更多是以留學為名打工賺錢。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早期前往西方的青年一代,大多已獲得綠卡並完成身份改變和資本積累,開始大規模辦理親屬團聚手續,由此引發中老年的福利性移民浪潮。這個浪潮的內在目標,是享受移民國的社會福利待遇,而其背後,正是中國醫療與社保制度的嚴重殘缺。

21世紀初,中國官員、商人和中產階級上層,熱衷於將子女送往國外留學。但跟第一階段相比,留學年齡普遍下降,多以中學生為主,歐洲街頭甚至出現中國小學生的身影。導致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高考擴招和應試教育體制的建立。中小學生出國留學,是為了躲避這種畸形制度帶來的教育危機。此類留學浪潮,如今擴展到香港和新加坡,鑒於其華人文化背景和雙語教育機制,更成為家長熱切探求的對象。

21世紀的另一重要變化,是官員家屬開始大量攜帶巨款,以商業投資移民為通道,移居美、澳、加等國,加拿大甚至出現所謂「大奶城」「二奶城」的傳說,而這跟官員貪腐引發的職務危機密切相關。這是所謂「裸官策略」的某種體現,它製造了「一夫頂缸,全家外逃」的古怪局面。

以資本家黃光裕入獄為前兆,關於國進民退的「傳言」,從2009年開始甚囂塵上。這一「商業危機」促使一些億萬富豪謀求移民並試圖向國外轉移資產。另一方面,各國又因經濟危機而降低商業移民門檻,吸引中國資金。如美國今年8月開始,把商業移民條件放低到50萬美元,資金用於可選項目的借貸,儘管當局不提供任何擔保,更需創造十個就業崗位,但還是吸引了大批中國商人。這場移民潮,令多年來的投資移民運動形成前所未有的高潮,由此引發澳、加房價飛漲和社會秩序混亂。加拿大政府最終不得不提出每年700人的名額限制,以阻遏中國移民的「大舉入侵」。

最新的第六階段從2010年起,鑒於國內政治生態改變,中產階級和知識份子也加快了移民步伐。知識份子群體中甚至出現了「倒計時心態」。這種心態感冒般在四處傳播,加劇了尋求移民的恐慌性浪潮。

中國移民史的六種變化,情節錯綜,跌宕起伏,猶如一部精彩的電視劇,其間包含了五種引人注意的趨勢:由求學和知識性為主題的移民,向經濟和政治領域轉變;由個人移民向家庭團體移民轉變;由單純的求學、求職的個人事業發展,向避害性逃遷轉變;由美、澳、加、日等國,擴展到世界各地;由出國打工賺錢,向帶錢出國消費享樂轉變;由移民的單一理由(如教育),而向總體化(教育、經濟、文化、政治)方向轉變。

所有這些移民的加速進程,都是泰坦尼克故事的中國式表達。以船長為代表的官員們審時度勢,事先安排好家屬的撤離,他們是棄船策略的源頭;頭等艙旅客,作為上層精英階層的代表,最先得到警告,提前撤退,成為棄船策略的最大受益群;豪華大廳裡縱情歌舞的大多數遊客,對游輪的危機渾然不覺,他們醉生夢死,繼續沉浸在狂歡之中;危機發生之後,下等艙的旅客,作為中下階層的隱喻,因逃生通道被上鎖而無路可逃,只有少數人奮力抗爭而逃出生天。

這一象徵只能用以描述某些官商們的末世心態,而非關於中國未來的預言。向外移民本是一種值得讚美的開放性政策,有必要長期保持其連續性,以便提供生活的多樣性選擇,但中國官商們的「泰坦尼克策略」——一方面在政經前沿留守,繼續牟取權力和暴利,一方面又事先安排撤退路線——卻會深刻改變中國歷史的運作方向。這種策略不僅令官商在本國事務中更加不負責任和恣意妄為,還會將芸芸大眾引向悲觀主義的精神深淵,進而動搖社會根基,最終演變為真正的民族國家悲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新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