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北宋呂端因被後人寫入這副對聯而聞名。「大事不糊塗」是宋太宗趙光義對呂端的評語,宋人文籍中多有記載,後被載入《宋史·呂端傳》。宋太宗想任命呂端為相,有人反對,理由是「為人糊塗」,太宗說「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提拔了呂。
從反對意見看,呂端的「糊塗」在當時很出名。「糊塗」一是表現在對官場極看重的官位、排名等毫不介意。呂端為相前任參知政事(副相),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寇准隨後也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呂端「請居准下」,請求讓寇准排名在自己前面。呂端升了宰相,寇准還是參知政事,呂又想到寇准幹練多才,但脾氣耿直,萬一內心不服氣,合作不好,就誤朝政大事了,於是請求太宗下詔,讓副相寇准和他輪流掌印,領班奏事,一同處理國家大事。太宗採納呂端的意見,但下令凡大事都先由呂端斟酌再上奏,明確了呂的最高權力,呂卻總是謙讓,從不專斷。在論資排輩的官場,一再讓權給資歷、地位都比自己低的年輕同僚,在別人眼中,確實夠「糊塗」。
「糊塗」表現之二是對錢財沒什麼概念。呂端歷三朝皇帝,當了四十多年官,卻不蓄資產,又輕財好施,常賙濟人。他去世後,三個兒子官位不高,生活日益拮据,辦婚事沒錢,只好把住房抵押出去。宋真宗看不下去,從皇宮內庫支錢替呂家贖回房子,又賞錢財讓他們還了舊債。宰相家的日子過成這樣,足證呂端「糊塗」。
一個謙退、廉潔的人也可能是唯唯諾諾的庸才,呂端卻不是。他對名位的退讓使年輕的寇准在行政能力上得到更多歷練,砥礪鋒芒,日後成為一代名相。更重要的是,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呂端不僅毫不糊塗,而且思路清晰,深謀遠慮,處置到位。西夏李繼遷,屢屢興兵與宋軍交戰,令太宗十分頭痛。宋軍俘獲了繼遷老母,太宗獨召時任樞密副使掌管軍事的寇准商量,準備公開處死老太太以震懾李繼遷。呂端一改「糊塗」常態,主動找寇准問清始末,認為處置不妥,立即叫停,向太宗進言:楚漢相爭,項羽抓了劉邦父親,要在陣前烹煮,結果劉邦說你我約為兄弟,我爹即你爹,煮了就分我一杯湯吧。做大事的人不顧及父母,何況李繼遷這樣的叛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殺了老太太,明天就能捉住李繼遷嗎?如果捉不住,只會深結仇怨,更堅定他的反叛之心。太宗覺得有理:那你說怎麼辦?呂端獻策:在延州(陝西延安)妥善安置、奉養李母,對李繼遷實行攻心戰,雖不一定能招降,但他牽掛母親,總會有顧忌。太宗連聲稱好:要不是你,就誤大事了。後來,李母病死在延州,李繼遷與吐蕃作戰陣亡,其子對宋稱臣,宋夏在較長時間內相安無事。事實證明呂端的戰略眼光與行政能力均屬一流。
名利小事,不介意,不計較,國家大事卻毫不含糊。可見呂端並非性格顢頇,而是胸懷雲淡風輕。這樣的「糊塗「官員,多幾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