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網站Hotels.com公布全球鬧鬼飯店票選結果。圖為上榜的美國好萊塢羅斯福旅館。(Frazer Harrison / 2006 Getty Images)
萬聖節將至,知名旅遊網站Hotels.com應景推出全球鬧鬼飯店大票選,臺灣的君悅飯店是亞洲唯一上榜飯店,全球第十名。傳說該址過去曾是刑場,飯店大廳又挂了兩幅像是符咒的畫作,還做了其它風水設置,但飯店澄清,其實畫作是林雲大師送的開幕賀禮,要大家不要誤會。
君悅上榜全球十大,但君悅飯店回應,近期並沒有房客或工作人員反映鬧鬼,也未聽過鬧鬼傳說。
許多旅客第一次進入飯店,看到君悅飯店大廳的兩道巨型符咒時,總是覺得怪異,飯店內除了符咒外,還挂了一座巨大銅鈴,據說有鎮邪效果;另外在樓梯旁設置流水道也是少見。
君悅飯店
現在的臺北市政府所在地周圍的信義商圈旺地,三、四十年前為兵工廠和稻田,山邊即可見大片的墳地,傳說靠近臺北世貿中心,緊臨臺北地標101大樓的君悅飯店,過去曾是日據時代的刑場,許多政治犯,戰時在此被處決。
君悅飯店(Grand Hyatt Taipei)是凱悅國際集團下的飯店,因其知名度與品牌身份代表,一直以來,就廣受港星的青睞,來臺灣宣傳、作秀,也常指名要住宿在凱悅(2003年9月更名君悅),藉以彰顯自身的身價。
開業之初就因「鬧鬼」凶而出名,有的人甚至嚇得連夜搬出,但許多名人倉皇出逃之際,因自身份,只私下轉告諸親友。最近幾年,或許是因為「鬼名」在外,所以港星抵臺,已經不再指名要住宿君悅酒店,稱要住在其它比較「幽靜」的飯店。
最近一次的「鬼事」發生於韓星金賢政抵臺參加「金鐘獎」頒獎典禮,投宿在君悅時,早上上完通告,回房補眠時,電視機自動開啟,數次後氣得她拔下電視插座,結果睡到一半沒插電的電視又開了,視頻上顯示越來越清楚的女鬼頭,同時想逃出房間的她也發現被鬼壓身了。沒遇見狀況的助理,繼續住了沒多久,也因鬼影立馬遷出。
君悅飯店從1990年營運至今已超過20年,歷史悠久,傳出不少鬧鬼的傳聞,許多旅客住過後,在網路上貼文發表遇鬼心得,包括「關燈睡覺時,聽到有腳步聲、說話聲」,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當地的「老臺北」都知道,整個信義計畫區在日據時代的時候,和現在的青年公園、來來飯店(現為喜來登大飯店)一帶,曾經是三大刑場。可能是來來飯店前有警政署坐陣,故較少傳聞靈異事件。
世界十大鬧鬼飯店
其它九名鬧鬼飯店,排名第一的是英國倫敦的五星級朗廷酒店(The Langham Hotel),已有140年歷史,眾多名人包括名作家喬治歐威爾、馬克吐溫等人都曾入住,過去有傳出有人看見拿破崙三世、在該旅館跳樓自殺的德國王子的幽靈,更傳出「鬼客」最愛333號房。
澳洲雪梨緊鄰碼頭的羅素酒店(The Russell Hotel)位居第二,傳出駐店幽魂是殖民時代的水手,有房客反應被水手盯著看。
第三名為美國聖地牙哥的柯羅拉多飯店(Hotel del Coronado),自從1892年一名年輕女子凱特摩根陳屍於此之後,就傳出有房客看見凱特幽魂。
第四名是加拿大班夫的費爾蒙班夫溫泉飯店(Fairmont Banff Springs),傳出有前員工死後仍穿著制服在大廳服務客人。
第五名是北愛爾蘭拉恩的巴利加里城堡旅館(Ballygally Castle Hotel),被丈夫囚禁的女主人,從窗口逃生時,不幸摔死,城堡改建飯店後,她常會亂敲住客房門,然後消失無蹤。
第六名的美國好萊塢羅斯福旅館(Hollywood Roosevelt Hotel),出入的都是好萊塢大明星,傳說有房客稱看過已逝經典女星瑪麗蓮·夢露的幽魂和在928號房吹奏銅管的的蒙哥馬利·克里夫。
第七名的波多黎各聖胡安康凡多旅館(Hotel El Convento)曾為修道院,在成為修道院之前,曾是有名的西班牙寡婦多納安(Dona Ana)家,經常有人聽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窸窣聲,還有人看到飄動的修女長袍,更有旅客說,當他們在睡懶覺時,被多納安叫醒。
第八名是義大利佛羅倫斯蒲齊安蒂飯店(Hotel Burchianti),在20世紀時,這裡是許多藝文人士與政治家流連的地方,現在有許多幽魂傳言流出,房客常常抱怨看到兩個小孩大廳蹦跳;另有一位幽靈般女人在大廳編織;要不然就是房客在房間內,在突然感覺有人在身旁吹氣。
第九名是20世紀初開業的美國史丹利旅館(Stanley Hotel),旅館內經常可看見建造旅館的業主史丹利先生,整夜戲耍的兒童,被凍死的女人經常在地下室的音樂廳出現。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