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蝸牛也「衝浪」
蝸牛也「衝浪」(網路圖片)
一隻紫羅蘭色蝸牛(學名「Janthina exigua」)懸掛在漂浮的自製粘液氣泡筏下面。很久以前,科學家就觀察到蝸牛利用這種氣泡筏在海水中「衝浪」。粘液筏擁有很多功能,除了充當一個漂浮裝置外,還是卵存儲區和幼仔的活動平臺。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博士生賽利亞-邱吉爾表示,地球上利用粘液製造氣泡筏的蝸牛種群共有不到10種,它們如何會有這種怪異的生活方式仍舊是一個謎。
2.搭便車
搭便車(網路圖片)
一隻身軀巨大的雌蝸牛(學名「Recluzia cf. jehennei」)獵捕棲息在氣泡筏上的僧帽水母。此外,一隻微小的搭便車蝸牛依附在氣泡筏下面。在研究Recluzia蝸牛時,邱吉爾發現微小的搭便車蝸牛依附在雌蝸牛的氣泡筏下面。她說科學家此前從未觀察到這種現象。由於體型太小,邱吉爾和同事無法確定這些搭便車者的性別,但他們認為有可能是雄性。一旦在空曠的海域發現雌蝸牛,它們就依附在氣泡筏下面。
蝸牛是雌雄同體,也就是說,這些雄蝸牛也最終變成雌性,而後利用自己製造的氣泡筏漂走。邱吉爾說:「它們的生命從幼蟲開始,而後變成幼仔,再變成雄性,最後變成雌性。」雖然在人類看來非常怪異,但這種性別轉換在蝸牛家族卻司空見慣。邱吉爾的研究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索委員會的資金支持。
3.用餐進行時
用餐進行時(網路圖片)
照片在夏威夷海域拍攝,一隻紫羅蘭色氣泡筏行蝸牛正在享用僧帽水母。邱吉爾和同事提出了一項理論,解釋這種蝸牛的祖先底棲蝸牛如何具有筏行能力。他們認為,一隻生活在海岸附近的雌性底棲蝸牛及其卵塊可能曾被海浪暫時「載運」,導致其在短時間內筏行。最終,利用粘液製造氣泡的能力,而後變成氣泡筏。「很明顯,它們最終學會將大量氣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筏子的能力。」從底棲到氣泡筏行讓蝸牛可以獲取水面的食物。這是一種生存優勢,因為水面的競爭壓力很小。
4.無卵漂浮
無卵漂浮(網路圖片)
一隻雌性紫羅蘭色蝸牛,學名「Janthina janthina」。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氣泡筏行蝸牛。此外,J. janthina也是唯一一種在體內孕育幼仔,而不是將卵囊產在筏子上的氣泡筏行蝸牛。邱吉爾說:「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適應能力,更適於在海面生活。J. janthina的氣泡筏浮力更大,不會因為卵囊的重量下沉。」
5.寄生的蝸牛
寄生的蝸牛(網路圖片)
一隻雌梯螺和它的卵塊棲息在珊瑚宿主上,另一隻矮雄蝸牛懸掛在附近。氣泡筏行蝸牛的底棲近親梯螺擁有非常獨特的生活方式。它們是一種皮外寄生物,吃住在宿主的外皮上,通常是珊瑚或者海葵。邱吉爾指出雌梯螺利用粘液將卵粘在一起形成卵囊。
6.展開攻擊
展開攻擊(網路圖片)
一隻Janthina janthina蝸牛正在享用水母。除了雌雄同體外,氣泡筏行蝸牛的生殖週期也是一個謎。科學家知道雄蝸牛必須找到雌蝸牛,釋放它們的精子。邱吉爾說:「 由於它們漂浮在海面上,你一定會對雄蝸牛尋找雌蝸牛的過程感到非常吃驚。」雌蝸牛可能將卵產囊產在筏子上,卵最後孵化成自由游動的幼蟲。
7.留下痕跡
留下痕跡(網路圖片)
邱吉爾指出,紫羅蘭色蝸牛可以分泌紫色染料,將人的手指弄髒,就像照片所展現的那樣。這種染料可能幫助它們抵禦捕食者。她說:「科學家並不十分清楚紫色染料的功能。在受到打擾時,氣泡筏行蝸牛和梯螺都會分泌這種染料,可能是對干擾的一種反應。」美麗的氣泡筏行蝸牛殼經常被衝上海灘。邱吉爾說:「 在世界各地的幾乎所有海灘,你都會發現這種美麗的蝸牛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