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夢想能居住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裡,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付諸行動,讓現實更接近我們的美夢。做義工便是實踐此一美夢的最佳捷徑。
義工,這一名詞在中國並不多見,這跟中國的歷史和家庭傳統觀念有關。而在美國,義工可謂是無處不在,也因此「義工」在美國社會受重視和尊敬的程度,讓很多華人,尤其是大陸來的華人感到驚訝。
義工無價
「義工」在美國社會裏非常普遍,許多基金會和非盈利組織就是由義工組織或參與的。學校從小就培養孩子回饋社會的公德心,引導學生參加「義工」活動,比如組織小學生去訪問附近的老人中心;收集一分錢,然後由學生會決定捐給那個慈善機構等等。到了高中時,有些學校更規定每年要參加幾十小時的社區服務,而大學申請也以此作為一個很主要的考量。
由此可見,美國的教育自始至終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要有服務於社會的精神,認為志願者精神是美國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做義工已經成為美國的一種傳統。
你是改變世界的主角
做義工能培養孩子的愛心,藉由傳遞這份愛心,讓孩子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尤其在他們正值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的高中階段去參加義工活動,更有助於他們認識社會、理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從而對自己的生活心懷感激,更加熱愛生活。
一位在洛杉磯一處糧食銀行(Food Bank)當義工的家長指出,來領取免費食品的人千姿百態,看久了很耐人尋味。有的人失業了,還沒有找到工作,所以臨時來拿些食物貼補家裡生活;有的人身有殘疾或者重病在身,無法工作,全靠政府救濟生活;還有的人身強力壯,精神正常,正當壯年,不知為什麼也會長年累月地領救濟。
她曾碰到這麼一對前來糧食銀行領取免費食物的父子,讓她深深感受到,什麼叫「施比受有福」。那是個十幾歲的大男孩,氣憤地拉著他的父親的胳膊,質問道:「你為什麼要到這裡來?我們家裡有食物!你缺食物嗎?你為什麼要這麼做?」父親小聲地解釋著,兒子又大聲說:「你回去,我不會進這裡的,打死我都不會進這裡的!」
過了好一會兒,那個父親一個人進來了,滿臉的沮喪和難堪。後來負責登記的人告訴我們,這個父親失業好一陣子,失業金已經領完了,不得不開始申請救濟,同時也來糧食銀行領取食物,而他的兒子很不諒解。
這個父親後來終於重新找到工作。他每2週發一次工資,發了工資就到糧食銀行來送一張支票,面額都是100元。他說,他困難的時候,在這裡得到了很多幫助,現在有能力了,也希望能夠盡點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命的真諦,在於自助助人。就像這首奧黛麗·赫本的朋友薩姆·萊文森寫給孫女的詩〈永保美麗的秘訣〉所寫:
誘人的雙唇,來自親切友善的話語。
可愛的雙眼,是善於看到別人的優點。
苗條的身材,在於將食物與飢餓的人分享。
美麗的秀髮,因為每天都有孩子的手指穿過。
優雅的姿態,來自於一直都與知識同行。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我們會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
不斷地自我成長,而非向他人抱怨。
請記住,如果你需要幫助,首先要自助,
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他人。
如果讓做義工成為我們的習慣,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你就是改變世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