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英文媒體發表文章分析,在當前全球經濟問題上,為什麼中國不能、也不會救世界。但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能適當提高人民幣匯率,努力刺激內需,應該會對平息世界經濟動盪起到一定作用。
路透社星期五發表題為「為什麼中國不能也不會救世界」的文章,作者是亞洲經濟學刊的記者艾米莉-凱瑟爾。文章稱,在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之下,中國最現實的做法是確保自身經濟的穩定,而這樣並不足以提振全世界。文章援引總部在香港的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話說:為彌補美國和歐洲增長下降3%的影響,中國需要自身經濟增長18%。因此要中國救世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美國弗吉尼亞州裡士滿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對此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出口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商品上。中國應該瞭解,它目前「自掃門前雪」的做法,最終會殃及本國經濟。他說,中國的經濟無法獨立於歐美經濟而獨自繁榮下去,如果美國和歐洲等一些比較富裕的國家經濟進入所謂的「第二次蕭條」,他們的民眾就會無力消費大部分由中國製造的產品,中國8%以上的年經濟增長率恐怕也難以維持。王教授說,
「事實上美歐的經濟前景跟中國的經濟前景是互相有關聯的。我覺得國際社會也可能希望中國能夠將它美金近3500億的全世界最大的外匯存底拿出來一些作為穩定國際金融秩序的作用。比如說買歐洲國家的一些外債,或者說是能夠在國際貨幣基金會裡面加強貢獻。我覺得這跟前一陣中國所喊的口號是符合的,因為它長久認為國際貨幣基金會裡面美元、歐元、日元的把持對人民幣不利。中國如果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話,勢必它的貨幣要能夠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王教授表示,「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貨幣政策」三者是互相關聯的,根據經濟規律,「匯率的穩定」,「本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資本的流通」這三要素中,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兩個。就目前的經濟政策看,中國顯然是希望維持「匯率的穩定」以及「本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這也是中國為什麼一直反對將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我覺得人民幣升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人民幣升值就會讓中國從世界最大的出口國變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國;變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國是一個可以徹底拯救世界的一個方法,讓中國能夠逐漸地承擔起領導世界經濟的一個角色。但是中國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內部有很多強烈的反對意見,不讓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人民幣升值之後會削弱出口者的競爭力,出口又是它主要維持經濟成長甚至可以講是維持政權穩定的一個最主要的方法。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它在政治上來講有兩難。」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國際商業教授蘇展則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做得更多的是刺激內需,中國如果能大力增加內需,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是好事。
「刺激經濟不光是政府去大手筆搞鐵路、高鐵的建設,主要是讓老百姓能夠有能力多消費。」
蘇展教授強調,中國政府在購買及持有歐元區國家及美國的國債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承諾,這表明中國在緩解世界金融動盪上還是有所貢獻的。但是,中國目前能投入資金所產生的效果,與促進歐洲及美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方面恐怕無法銜接。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可能沒有意願去解決,即使有,中國也沒有解決的能力。蘇教授認為,西方國家應該從經濟低迷的現實中清醒,想辦法從西方消費結構等方面解決問題,這是全世界政治、經濟學家都應該關注的重要議題。
「比如說美國的問題:消費不是適度的,是過於消費。我要保證我生活得非常好,但是就真正我們國家的經濟能力、我個人的收入和個人的能力來講,其實不能保證我有這個生活水平。那怎麼辦?長期以來美國的消費方式就是靠借債過日子。債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須要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美國的債務已經到了13萬多億了,不可能不量力而行。不量力而行的經濟結構、福利結構肯定走不遠。」
路透社的報導還說,中國預計明年將放緩經濟增長速度,以緩解通貨膨脹。一位中國官員本月初承認,中國2012年的經濟增長可能在9%以下,為十年來的第一次。而低於8%的經濟增長率肯定會給中國經濟發展敲響警鐘。許多經濟學家認為,8%的經濟增長率是給中國急劇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就業機會的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