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以來,阿拉伯之春的人民起義風暴一路席捲了北非的突尼西亞和埃及獨裁政權。如今,人民起義風暴再掃蕩北非的利比亞首都。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使遠在千萬里之外的中國政權的反應成為國際媒體的重要看點之一。
中國公眾的抱怨
據美國之音報導,北非出現推翻暴政的革命使中國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是因為中國公眾長期抱怨政府在國內實行專制,在國際間則總是支持不得人心的獨裁政權,一直支持到實在不能支持的時候。於是,每當世界上哪個不得人心的政權受到民眾大規模抗議,或者被推翻,中共官方的反應就會成為世界媒體報導和中國公眾觀察的一個重要看點。
伊拉克的薩達姆,突尼西亞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蘇丹的巴希爾、利比亞的卡扎非、朝鮮的金正日、古巴的卡斯特羅,都是北京曾經支持或繼續支持的國際盟友。批評中共政府的人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共力挺這些不得民心的獨裁政權毫不奇怪。
當局「意味深長」的反應
星期一(8月22日),在中國一路支持的卡扎非政權搖搖欲墜之際,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通過官方網站發表簡短聲明,立即受到國際媒體的注意。馬朝旭的聲明說:
「我們注意到近日利比亞形勢發生的變化,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希望利局勢盡快恢復穩定,人民過上正常的生活。中方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在利未來重建中發揮積極作用。」
中共的聲明受到國際媒體的注意,而國際媒體注意的焦點在於「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這一說法。
日本《產經新聞》星期一(8月22日)發表駐北京記者川越一的報導。在首先陳述了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的「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的說法之後,報導接著說,「中共一路跟卡扎非政權維持友好關係,但自6月以來因應形勢變化,開始與(利比亞)反體制派接觸,以便在卡扎非政權倒臺的情況下維護(中共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
法國《巴黎人報》星期一(8月22日)就中共的反應發出一則兩句話的簡訊:「中國‘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中國外交部通過其網站發表聲明,‘希望利局勢盡快恢復穩定。’」
美國《華爾街日報》星期一(8月22日)發表記者布賴恩.斯皮格爾的報導。在第一段簡潔描述了中國的尷尬之後,該報導接著也提到了「尊重人民的選擇」的說法:
「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攻入首都之際,中共作出了最初反應,發出信號表示中共接受了它一開始明顯抗拒的革命。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星期一通過外交部網站發表一項簡短聲明說,‘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
槍桿子與茉莉花
政權的更迭應當尊重人民的選擇,這是中國外交部對外部世界的常用說法。也許說來滑稽的是,中共當局對內還有另一套說法,這就是政權更迭要由暴力說了算。中共前黨魁毛澤東所說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也早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學者乃至受過一般高等教育的人總結共產黨政權實質的名言。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在日文、英文、法文和德文世界也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
權力は銃身から生じる。
Politicalpowergrowsoutofthebarrelofagun.
Lepouvoirpolitiqueestauboutducanond\'unfusil.
DiepolitischeMachtkommtausdenGewehrlaufen.
中國公眾和國際輿論注意到,在今年春天,突尼西亞的大致和平的「茉莉花革命」推翻該國的本.阿里獨裁政權之後,當局一方面表示尊重突尼西亞人民的選擇,另一方面又採取全力以赴的措施,預防「茉莉花革命」之風吹到中國,激發中國人民也起來要求進行選擇。
一時間,由於「茉莉花革命」的緣故,「茉莉花」成為中國的頭號禁忌詞,不能上網,不能見報,不能登廣告,以至於連帶種植出售茉莉花的花農也遭受池魚之殃。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安德魯.雅各斯在5月10日發出的報導說,中國南方的廣西不得不取消原定於今年夏季舉行的「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唱中國民歌「茉莉花」的錄像也被從中國的網際網路上刪除。
據雅各斯報導,在中國的北方,在北京的大興,種植茉莉花的花農抱怨說,「自今年3月以來,茉莉花價格跌得一塌糊塗,因為警方在北京周圍一些花卉零售和批發市場發出一條針對茉莉花的無限期禁令。」
怪異的新聞處理
在日本出版的英文外交事務網路雜誌《外交家》星期一(8月22日)早些時候發表該雜誌編輯傑森.米克斯的文章。文章細緻地描述了中共官方對利比亞卡扎非政權倒臺之事欲說還休的微妙反應。文章說:
「中共政府或許可以公開堅持說,它不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但中共政府一直對利比亞持續展開的內戰兩面下賭注。例如,在今年6月,人們驚訝地看到,中共政府宣布將接待來自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特使。......然後,人們同樣驚訝地看到,中共對聯合國有關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的投票表決棄權而不是否決。」
「(在利比亞局勢突變之際,中共中央機關報屬下的)《環球時報》顯然是竭力淡化反政府武裝挺進的黎波里的意義。該報世界新聞欄的頭條新聞是以色列和埃及圍繞邊境有人被打死的事件的爭吵。如此頭條,幾乎跟全世界所有主要媒體的網路版都不一樣。」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也同樣是幾乎對利比亞迅速發展的局勢置之不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於到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有關美國不會債務違約的言論。在本文撰寫之際,卡扎非的防守在崩潰的消息甚至上不了《人民日報》網站的第一頁。」
帶引號的「尊重」
中國的鄰國和戰略競爭對手印度是世界頭號民主大國。印度雖然在很多經濟發展指標上落後於中國,但印度一直為自己尊重民意、尊重人民選擇的民主制度而自豪。或許是出於這種自豪感,《印度教徒報》發表駐北京記者阿南斯.克里甚南的報導,給報導標題中的中國當局所說的「尊重」加了引號:
「中國‘尊重’人民的選擇,呼籲利比亞穩定。」(China\'respects\'people\'schoice,callsforstabilityinLibya)
克里甚南將中共和美國對利比亞事態的反應做了對比,同時向印度的讀者展示了中共官方報紙跟世界主流媒體格格不入的說法:
「(中共外交部發表的)聲明說,中共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但避免說出中共是否贊成利比亞領導人卡扎非在戰鬥仍在進行時下臺。星期一早些時候,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呼籲卡扎非下臺。」
「歐巴馬發表聲明說,‘今天晚上,反抗卡扎非政權的勢頭達到了一個轉折點。的黎波里正在從一個暴君的掌握中脫出。’」
「共產黨辦的《環球時報》星期一發表的社論說,卡扎非選擇自願下臺或許可以避免‘很多的悲劇。’但該報社論接著說,全世界需要‘為此創造適當的條件。’」
「《環球時報》星期一的社論重申中國希望政治解決利比亞問題,抨擊西方干預。社論說,‘在六個月的戰爭中,有多次政治解決危機的機會,但主要是由於西方堅持要推翻利比亞的強人政權,那些機會都沒有實現。這種態度導致這場衝突更為血腥。’」
「該報還警告說,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利比亞‘可能變成下一個阿富汗。’」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環球時報》是中國國內外公認的所謂中共官方「鷹派」報紙。該報常常為暴政政權辯護,批評西方國家鼓吹民主自由普世價值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