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後,微博在報導災難真相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宣部則在上週末下達禁令,嚴控輿論對災難的進一步報導和評論,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繼續介紹有關「7•23」災難事故的分析評論。
美國《紐約時報》署名邁克爾•韋恩斯和莎倫•拉弗蘭涅的評論稱:「有關火車事故的微博迅速而全面,與已然被腐敗醜聞纏身的中國鐵道部的拖延和妨礙形成鮮明對比。微博也讓中共的新聞報導機構顏面掃地,官方媒體對營救幼兒的矇蔽式報導,最終讓位於有關公眾不滿的謹慎報導。儘管政府努力駕馭網際網路影響,儘管微博以前就曾揭發過違法犯罪者,披露過不少新聞,但其本週的表現或許意味著微博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北京一名學者說:‘我稱之為微博革命。過去一年,微博在新聞報導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大,尤其是突發新聞’。」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吳曉林的評論稱:「中國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幾乎成為千夫所指的‘人禍’。多日來,充斥網路的,除了為死者祈禱以外,更多的是對鐵路主管部門的聲討。更有甚者,將這種不滿和反思,綿延到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物價、房價、安全、交通等等,凡是能被體驗到的社會環境和事物,統統被網民拿來與發達國家做了比較,或者將2011年與1911年做了比較,得出的答案未免讓人沮喪。」「不能不說,伴隨社會大事件的發生,中國網路公民社會已然步入自己的新紀元。在傳統媒體仍然中規中矩、想作為又難作為的背景中,網路公民社會發出的,似乎才是民間真正的聲音。」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周兆呈的評論稱:「這一週來,看鐵道部的作為與媒體從業員、民間意見領袖以及普通網民在微博與網路上的互動,行政行為的粗暴和僵化、官方語言的乏力和落伍暴露無遺。」 「近年中國的社會事件愈演愈烈,政府應對手段卻不見什麼進步,仍然是維穩、管制、強壓。2008年的南方冰凍、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高樓大火,天災人禍的發生,伴隨著網路載體的變革,傳統媒體、民間聲音對於一次次的災禍,批判的言辭也越來越激烈,這體現中國輿論的進步,卻也彰顯政府作為的無力和被動。」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 「事故背後有太多的疑團未解,有太多的不公未平。從上週五晚中宣部夤夜對內地傳媒下達封口令的舉動,人們更為擔心,這會否是又一宗川震豆腐渣校舍和三鹿毒奶粉慘劇的翻版?令人同情的受害者到頭來會否再一次成為當局維穩的犧牲品,成為打壓的對象?」「中國近年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卻難以根治,應對懈怠、問責過輕、懲治不嚴、文過飾非的循環往復,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那種認為封口可以令人忘卻的做法,已被證實是愚蠢無效的,而人民由此產生的憤恨、無奈,對社會穩定將後患無窮。如果說天災的損失已不可挽回,就不要讓人禍再肆虐為患。」
香港《東方日報》署名劉夢熊的評論稱:「中宣部的禁令絕對是違憲違法,喪盡人心!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以階級鬥爭為綱’已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計畫經濟已轉變為市場經濟,革命黨已轉變為執政黨,但中宣部的‘閻王殿’(毛澤東語)角色卻從未變:五五年反‘胡風反革命集團’時是‘閻王殿’;五七年反‘右派’時是「閻王殿」;五八年大躍進時是‘閻王殿’;文革(包括七六年‘四五’天安門事件)時是‘閻王殿’;打倒‘四人幫’之後胡耀邦、朱厚澤主理時好一些,現在故態復萌,又成為壓制批評、箝制言論的‘閻王殿’!但今夕何夕,中宣部還有本事一手遮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