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丸:酷似高爾夫的中國古代球戲(組圖)


高爾夫球究竟是否發源於中國,一直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丸經》記載的球戲「捶丸」,和今日西方世界的高爾夫球,是有很多的相似。

「捶丸」,顧名思義,「捶」者打也,「丸」者球也。它是由唐代的馬球發展而來,競技者跨馬奔馳在約750公尺長、600公尺寬的球場上,互相舉杖擊球,由於球戲激烈異常,並非人人能打,於是發明瞭「步打球」,競技者不需騎馬,改為跑步揮杖擊球,看誰打得最高最遠,很適合較為驕弱的皇族宮女參與。
到了中唐,步打球改為在草地上挖了幾個「窟洞」,分成兩隊比賽。

到了宋代,運動之盛更空前絕後。元人所著《丸經.集序》中載:「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上行下效,民間更加流行。

明朝宮廷畫師商喜所繪的《明宣宗行樂圖》和明畫家杜堇所繪的《捶丸仕女圖》更具體描繪了捶丸遊戲的場面。


明朝商喜所繪的《明宣宗行樂圖》


明朝杜堇所繪的《捶丸仕女圖》


宋朝石刻童子「捶丸圖」(左圖)與重塑的捶丸童像(右圖)

2002年在泰安泰山岱廟出土的宋代石刻童子「捶丸圖」,也佐證捶丸的老少皆愛的球戲。不過,明朝捶丸遊戲已逐漸走下坡,《斗草藏鉤》作者說,皇宮裡「場地的限制」不是主要原因,應該是帝王體力不佳、對運動沒興趣,才是主因。滿清入關後,皇族喜愛畋獵、摔跤、 滑冰等活動,更使得捶丸不再受到青睞。

目前僅存對於「捶丸」的文字記載,首推元世祖至元19年(1282年)出版的《丸經》。全書共16章,作者「寧志齋(老人)」詳細記載了捶丸球戲的各項規則。其中對於場地要求的描寫,更是與今日的高爾夫球有驚人的相似:「地形有平者,有凸者,有凹者,有峻者,有仰者,有阻者,有妨者,有裹者,有外者。平者勿失,凸者有取,凹者有行,峻者欲緩,妨者欲巧,迎者勿及」。此外,書中還有「斫場建旗,合眾同樂」,意思是「球場上砍斫成窩,立彩色旗幟,合眾捶丸之人,相與同樂」。證諸前述《明宣宗行樂圖》中亭中不同長短的球杖、場上有不同顏色的彩旗,聯想到今日的高爾夫球場,不由得讓人露出會心的微笑。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