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半年報公布了: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31.2%,企業利潤增長27.9%,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財政收入增長是GDP(9.6%)增長的3.25倍,是居民收入增長的2.36倍!
如果我們借用「政府公司主義」的概念,把中國政府比作一個大公司的話,其盈利能力又為何如此之強?
對此,稅務部門做了多種解釋。諸如增值稅增長是因為工業增加值穩步增長;但工業增加值增長14.0%,為何增值稅增長19.7%?企業所得稅增長是因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但工業利潤增長27.9%,為何企業所得稅增長38.3%?個人所得稅增長,原因是隨著資本市場發展和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以及職工工資提高,個人收入有很大增長;但為何居民收入僅增長13.2%(扣除物價僅增7.6%),個人所得稅竟增長35.4%?尤其是,明明上半年股市低迷,樓市也不景氣,財產轉讓所得稅增幅居然高達116.1%!?還有,說是土地出讓金下降5.5%,一些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降幅達到48.32%和21.97%,可土地增值稅照樣大增91.1%。凡此種種,稅務部門再怎麼解釋也難以讓人信服。
說來說去,根子還在中國的增長模式。中國經濟增長靠的始終是投資、進出口拉動,而絕非消費拉動,這正是長期以來居民收入增長7%∼8%,企業利潤增長20%幾,財政收入增長30%幾的根本原因。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固定資產投資高達124567億元,同比增長25.6%,12.46萬億元的投資相當於GDP(204459億元)的60.925%。換句話說,正是靠著25.6%的投資增長,才有了19.7%的增值稅增長,而增值稅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達24.8%。
還有一個就是進出口。雖說上半年進出口增長已經放緩,但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加關稅增長仍高達37.1%,而進口稅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也有17%。有了增值稅和進口稅,稅收的一半已經到手。
問題是,投資的效果又如何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鐵路部門,4萬億元投資中有7000億∼8000億元就是給了鐵老大,僅京滬高鐵就投入2200多億元。京滬高鐵五天四事故不說,日前鐵道部公布的2010年財務報表顯示,其以3.4萬多億元總資產的規模,6857億元的營業收入,稅後利潤居然只有區區1500萬元,相比2009年的27.43億元下滑99.45%!這樣的投資縱然GDP被拉動了,於國於民又何益之有?同樣,日前商務部和財政部就奢侈品關稅之爭一再升級,商務部說降稅是為了擴大內需,財政部堅稱不但不能降,還要進一步加強,也是因為關稅之爭戳到了財政部門的痛處。
為什麼中國經濟轉型如此之難,喊了多少年始終轉不過來?我們終於明白了,經濟要轉型,政府收入就得減少。說得直一點,轉型就是政府自己動自己的乳酪,自己革自己的命。如果這樣的增長模式能一直維持下去也就罷了,問題是,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的經濟增長已不可持續,無論是國力、財力、資源、環境以及勞動力所付出的代價,均已走到極限;滿世界的MADE IN CHINA,隨著歐美經濟遲遲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也已增長無望。這才不得不讓消費坐上「主席」,可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對GDP的貢獻還只有47.5%,並未坐上「主席」之位。
就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為政府債務上限心急火燎,據說弄不好美國政府還有關門之虞的時候,中國政府錢包繼續大豐收,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56875.82億元,已完成全年財政預算(89720億元)的63.39%,去年財政超8萬億元,今年超10萬億元已不在話下。其中稅收總收入50028億元,按GDP 204459億元計畫,稅負已高達24.47%,四分之一都繳給政府了。而中國的稅制設置始終以間接稅為主,繳稅主體主要是企業(90%以上的稅由企業繳納),面對如此高的稅負,企業所能做的便是:漲價!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由消費者買單!這才是通脹越走越高的深層次原因,而不是什麼豬肉、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