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期話題是正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進行的半公開辯論──如何看待毛澤東的遺產。兩位嘉賓為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歷史系教授華志堅(Prof. Jeffrey Wasserstrom)和現居北京的「花崗齋雜記」博主Jeremiah Jenne,主持為譯者志願者。
本期討論的中英雙語文字版及現場語音版將收錄在七月推出的《譯者合集 激辯「毛的復活」Debate on Mao's Revival》中,此處為精彩節錄:
蔣介石和毛澤東:1945年重慶談判
Jeremiah:「我認為近些年來,我們看到有些人在和當地的村幹部發生糾紛的時候,他們會抬出毛主席的畫像為自己聲援,這是挺有趣的事兒……你知道,這樣一來,很諷刺性的就是,在這種糾紛中,黨的官員們只好硬著頭皮,迎接過去的黨的領袖象徵居高臨下的目光。」
Jeremiah:「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毛澤東時代的記憶也變成了歷史中模糊不清的一部分。我認為[茅於軾]的反應針對的是對他親眼見證和經歷過的那段時期的美化的努力。而他不是只代表他自己。」
華志堅(JW):「我讀到一則非常有趣的推,是因為非常瞭解中國的很聰明的美國人寫的,說他去看了這部電影,電影院裡的人比開第一屆黨代會的代表們還要少。」
Jeremiah:「只是簡單地說人們害怕毛是不夠的,人是很複雜的,不能說僅僅是因為害怕或者毛澤東說要這麼做他們就去做了……把一切都歸罪於毛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
華志堅(JW):「如果對比一下蔣介石和毛澤東的研究就會發現,前者的相關資料非常多,從日記到當時的文獻、記錄、回憶錄、參與者的口述等等,但是關於毛,什麼都是機密……所以人們才那麼熱衷於類似李志綏所著的《毛的私人生活》這樣的書。」
譯者:「諷刺的是中國人能著史、會著史,這是全世界公認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某某在兩千年前的這一天吃了什麼,但是對於三十多年前的事,卻像是一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