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中國公布二季度GDP增速達到9.5%,依舊強勁的勢頭令中國經濟正在放緩的擔憂有所緩解。但上週末有關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的報告則在提醒我們,在這場影響全球經濟的發達國家債務危機中,中國無法置身事外。
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一年裡,FDI的增幅只有2.8%,和今年5月13.4%以及4月15.2%的年增長率相比,增幅急劇下滑。
而在宏觀經濟之外,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中期財務報告集中發布的季節,其關注的是如何迴避那些可能在半年報中公布令人失望的盈利數據的公司。
我們從多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投資主題是轉入防禦。
重點之一仍然是篩選出可能構成會計欺詐風險的中國內地公司。上週,我強調了在美國上市交易的中國內地公司遇到的麻煩,現在穆迪(Moody’s)推出的「紅旗」報告則將這張網路全面鋪開,61家被插上紅旗的中資企業中,有六家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
有些人批評穆迪單獨挑出中國內地公司的做法,但問題的嚴重程度表明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現象,需要特別處理。即使是知名的富達(Fidelity)基金經理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上週也非常尷尬:有消息曝出,其在兩家通過反向合併上市的內地企業的投資出現了虧損,這兩家企業被指存在失當行為。波頓管理基金30年來跑贏市場的投資業績被欺詐問題蒙上陰影。
海外銀行和基金削減其持有的內地銀行的股份也表明,面對並不確定的盈利前景,海外投資者採取了預防措施,先行賣出了持有的股份。當然,禁售期屆滿也是其出售股份的部分原因。有關地方政府欠下的壞賬高達6,400億美元的報告則宛若一片疑雲漂浮在中國銀行業的頭上。穆迪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內地銀行的信用前景可能黯淡。
週一,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持有的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H股解禁,這部分股票將可以自由交易。7月5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賣出了其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近十分之一的股份以及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約二分之一的股份,因此融資36.3億港元(約合4.66億美元)。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在一些分析師看來,在即將到來的半年報發布期,應當留意的主要問題是公司業績出現分化。這和常見的業績好壞有些不同,也意味著今年的盈利數據可能更加難以預測。
高盛(Goldman Sachs)強調,在中報發布期即將到來之際,要注意避免盈利風險。它還說,自5月底以來,分析師已經在開始下調盈利預期。
盈利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板塊包括鋁材/鋼鐵、工業、市政、交通、汽車、化學和五金。與此同時,金屬、礦業和建築板塊的盈利有超出預期的可能。
這種分化不需要做太多解釋,但獲益於大宗商品和建築業繁榮、能夠將漲價因素傳導出去的板塊似乎被看好。比如在中國政府推進保障房建設之際,水泥生產商似乎就是越來越受推薦的股票之一。
另一面那是那些需要傳導或吸收漲價因素、盈利可能不及預期的公司。
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管總體GDP增長數據是什麼,今年的經營環境總體上更有挑戰性。不僅利率更高、資金更緊,而且大宗商品和工資水平也在上升,多種價格管制措施已經實施。這讓人更難看清現實,並有可能使公司利潤進一步受到擠壓。
為避開公司盈利不及預期的衝擊,高盛還建議在當前環境中堅守大盤股。可以說,內地大型國有企業讓人更加安心,因為它們受信貸配給影響的可能性更小。
另一個解讀這種建議的方式是採取防守型投資策略。常有可能被忽略的是,投資中國仍有多個不同的風險模型。
風險更高的一端是一些高成長的潛力創業股,它們通過反向並購加快了跨境上市的步伐。
如果風險偏好不那麼大,你可以考慮和內地政府一起投資其龐大的國有上市行業領袖,比如中國人壽或中國移動。
但一些老派保守的中國型基金仍然覺得,不管是什麼面貌的內地公司,直接投資其中都有過於離經叛道。相反,擁有內地或香港敞口的跨國公司,或包含了內地增長概念的臺灣公司,所具備的風險都是它們能夠承受的。可能不那麼讓人興奮,但在一場平淡的財報發布期過後,投資這些公司對它們來說還算過得去。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