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幹子女學校的超先進設施
在中共「打江山」出身的元老群體中,真正稱得上有文化者寥寥無幾,但他們卻非常明白建設和鞏固紅色政權需要「蘇維埃加電氣化」的道理,所以自奪取大陸政權的那一天起,即把培養自己的子女問題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隨著中共政權進駐紫禁城後,原來延安的幹部子女學校更名北京育才學校,並新建立了一O一中學,仍是專收幹部子女。另外,北京軍區將原來的「榮臻學校」更名為「八一學校」,中央軍委建立了一所「十一學校」,中宣部系統亦建立了一所景山學校。這些學校享有特權,當年的教學及各種生活設施之先進,就是四十五年後的今天,絕大多數的平民學校也仍未達到。
當時育才學校主要招收的是地方司局級以上幹部子女;八一學校、十一學校主要招收的是軍隊師級以上軍官子女(八一學校的地位更高);景山學校則是黨內知識份子的子女雲集。而一O一中學的學生成員比較複雜,一種是「中共烈士」子女,如秦邦憲之子秦鐵、毛澤民之子毛遠新,另一種是父母被派駐外地工作的幹部子女,還有一種是父親在歷次路線鬥爭中失勢甚至喪命的中共幹部子女,如高崗的兒子高軒──至少在「文革」前,共產黨整它自己人的時候似乎是不殃及子女的。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由於進城以後的中共政要們大都對自己的孩子比較溺愛,所以許多人並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到設在郊外的八一學校和一O一中學寄宿,於是就自然在北京城內教育質量最好的學校裡打主意。北京有名的師大附小,陸續接收過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雲、薄一波、李先念等人的後代,城內最好的中學如男四中、男八中、師大附中、師大女附中等學校更是中共高幹子女們雲集的地方。
高幹子女們入讀哈軍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由於國際冷戰的存在,毛澤東「居安思危」,中共把相當多財力花費在「國防建設」上,同時刻意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現代國防事業的接班人。
一九五二年,毛澤東、周恩來曾親自電令大將陳賡主持,用「最快的速度」創建一所軍事工程學院,以加速培養「自己的現代化軍事指揮人才」。於是,陳賡大將手持萬歲以及九千歲的欽旨,強令全國軍隊、地方各個有關部門為其開綠燈,結果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在哈爾濱建成了中共自己的「黃埔軍校」名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根據當時國防部長彭德懷的一份報告披露:「到一九五八年,這所學校已經發展成為遠東最大的軍事院校」。當時中共高層的毛、劉、周、朱等人夢想將這所軍校逐漸擴展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院校。後來,這所學校在林彪的主導下,被分散成幾個分門別類的軍事學院,主體部分則南遷長沙,更名為國防科技大學,地位大為下降。但它在五、六十年代裡陸續送出的大批畢業生都已在軍隊及地方重要部門擔負重要工作。而其中有高幹背景的一批,大部分都成為軍隊師級以上,地方司局級以上的黨、政、軍要員。
另外,由於毛澤東曾一度指社會科學為「偽科學」,加之中共「科技興國」的宣傳,使得那個時代的高幹子女即使不進哈軍工,也要進清華這樣的名牌工科院校,進文科和往其他門類院校的為數甚少。毛澤東的子女李納是個例外,她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直到「文革」開始,中學畢業後,高幹子女們的主要集中入讀哈軍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一批大都就學於與國防工業有關的系和專業,所以他們畢業後也多直接進入了軍隊或國防科技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