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距離事發地中海油蓬萊19-3海上油氣田有40海浬左右的山東省長島縣大欽島養殖的魚類開始出現死亡
【看中國記者林雨晴綜合報導】日前,大陸國家海洋局就渤海溢油事件否認引發魚類大量死亡稱,採自長島九丈崖、大欽島西海岸等幾個地區的樣品分析為燃料油,不是油污,魚類死亡原因不明。當地漁民稱,長島沿海水域漂浮原油,導致魚類非正常死亡嚴重。相關單位延遲披露漏油消息也引來外界批評。
養殖魚類莫名死亡
7月份以來,山東煙臺長島北部最大的生態漁業養殖島大欽島,陸續出現魚類莫名死亡現象,漁民質疑與蓬萊19-3油田漏油有關。據當地漁民介紹說,在沿海水域及海灘發現多處原油漂浮點,很多紅色的礁石上都沾有黑色的油污。養殖戶說,一次死亡幾十條魚屬正常,現在一下就是二、三百條就很不正常了。
有養殖戶採取魚箱換網應對措施,來減少魚的死亡量,但仍擔心,現在是休漁期,損失到底有多大現在還是未知數。
據媒體報導,長島作為渤海灣海域唯一的海島縣,完全是靠海吃飯,漁業佔據了長島經濟收入的六成。「現在長島失海情況非常嚴重,與溢油損害很有關係。」
中海油:沒有瞞報
6月4日,蓬萊19-3油田發生首次溢油,7月5日,國家海洋局對外公布了渤海溢油事故造成的初步後果。期間時間相隔一月之久,一個月來,作為肇事方、合作方、官方監管者的三方一直對溢油事故選擇緘默其口。7月6日下午,作為肇事方的康菲石油公司才首次向社會承認,蓬萊油田作業區於6月4日首次發現溢油。 康菲中國公關部負責人說,沒有及時向公眾披露信息,是因為時間還不到。
作為合作方中海油則說,沒有瞞報,出於尊重作業方的考慮,中海油不宜自行披露信息,作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有依據。
作為監督方,新華網9日報導,國家海洋局等有關部門繼續對渤海溢油監測檢測工作。7月6日,在山東長島砣磯島山西海岸、大黑山島海域採集油樣,經煙臺溢油應急技術中心檢測結果為:黑山島改採樣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磯島改採油樣經判定為燃料油,初步判定與蓬萊19-3油田溢油無關。7月9日,經北海監測中心分析鑑定,採自長島九丈崖、大欽島西海岸的兩個樣品為燃料油,與蓬萊19-3油田溢油無關。此外,在長島大欽島採集的死亡魚類樣品和水樣,經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檢測結 果表明:大欽島死魚樣品和水樣的石油烴含量均不超標,魚類死亡原因不明。
「捂蓋子」文化引發批評
三方雖然立場迥異,卻不約而同保持沉默。對此,英國《財經時報》7月6日評論指,中國「捂蓋子」文化,引發了人們新的擔憂,消息稱,在中國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石油泄漏事件居然可以完全沒有報導?雖然石油泄漏程度現在已經被控制在最低水平,但中國面臨的挑戰仍然存在,那就是:在一個透明度很低,很多事情都不公開的環境中,怎麼才能有效處理工業事故和環境災害?
亦有評論認為,沉默背後自然是對利益的考量,一方面,披露事故會造成股價下跌,形成巨大的直接損失;而另一方面,瞞報緩報、多方公關把大事化小,這種「捂蓋子」帶來的收益是非常驚人的。
有網友質問,為何「相關部門」總不能挺直腰板來承擔一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