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最近下降,開始動搖人們對該國經濟活力的信心,並引發中國槓桿率是否過高的爭論。正是這些,讓房地產泡沫的破滅給美國和日本帶來了如此大的痛苦。
僅兩個月之前,中國問題專家拉迪(Nicholas Lardy)在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個會議上,還以不以為然的態度看待人們對他眼中「所謂房地產泡沫」的擔心。
現在,他卻說,如果房地產市況回落,則有可能在中國引起一場「重大的經濟調整」。其他主流經濟學家也持這種觀點。
是什麼發生了變化?變化在於,人們越來越意識到,2009年和2010年中國大規模刺激性支出和貸款,有很大一部分最終都用來購買土地,導致房價以不可持續的態勢上漲。變化還在於,人們意識到中國的經濟制度經常導致泡沫產生,並且不太可能很快改變。
政府將銀行存款利率維持在遠低於通貨膨脹率的水平,從而有利於國有銀行和其他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又擁有維護現狀的政治實力。由於其他抗通脹理財工具很少,中國儲戶就購買房地產,哪怕供應的增長遠遠超過需求。
據拉迪說,2006年到2010年,住宅類房地產投資增長50%,達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左右。在這段時期內,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價基本上翻了一番。
據瑞銀(UBS)經濟學家汪濤說,未來三到五年,由於儲戶替代性投資渠道的缺乏,以及地方政府收入對土地銷售的依賴,房價必定會再度大幅上揚。她預計這種繁榮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歸於破滅。
拉迪預計這種週期的循環會更快。對沖基金公司Kynikos Associates的空頭投資家查諾斯(James Chanos)兩年以來一直預計崩潰即將來臨。當然誰也不敢肯定是不是馬上就會出現崩潰。好幾個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房價大跌,比如利率突升,其他投資渠道興起,以及針對房產的稅收增加等。
房價暴跌可能對經濟造成多大傷害?這方面的不同估計反映出對中國經濟結構的不同看法。
房地產市場景氣與否直接影響到建築、鋼鐵、水泥、電力和家電行業。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估計,中國共計約50%的GDP都與房地產市場的命運相關。
王志浩說,雖然房地產市場轉跌將給經濟造成沈重打擊,但其破壞性將趕不上美國和日本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在美國和日本,房地產價格的下降造成壞賬急劇增加,也給銀行業帶來嚴重破壞,並造成信貸枯竭。
不過在中國,貸款買房的人要少得多。中國沒有相當於美國次級貸款這樣的產品。
其他分析師說,購買房地產的貸款金額要遠遠大於官方統計。
為對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中國國有銀行面對政府訂單,發放了約3萬億貸款,而放款對象主要是大型國企。據說這筆錢基本上都用於資助基礎設施建設,如中國雄心勃勃的高速鐵路網。
但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永恆說,上述貸款中,有很多到頭來還是變成了購買房地產的融資貸款。
鄧永恆與其他三位作者推測,中國八大城市住宅用地拍賣價格2009年出現了翻番,這主要因為國有企業高負債買地。一位分析師表示,2010年3月,北京一塊地皮在國有企業競相出價的哄抬之下,成交價為要價的10倍。
負債買地的規模有多大,目前很難衡量。
有跡象顯示,北京這塊地皮售出後不久,監管中國國有企業的政府部門就責令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停止房地產買賣行為。近一年後,即2011年2月,新華社報導稱,只有14家公司退出房地產領域,另外20家有望今年晚些時候退出。
上述部門的發言人說,這些央企做完手裡的項目需要時間,但又說,沒有任何阻止省屬和市屬國企繼續投資房地產的禁令。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推出了多種樓市降溫措施,諸如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至60%並頒布了中國首個物業稅等。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在這些措施的作用下,房價到年底會下跌約10%。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報導說,由於公寓需求逐漸消失,房地產開發商開始投資礦產項目。
但預計反樓市泡沫措施將持續的人是少之又少,因為中國政府和共產黨關注可持續增長,認為這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關鍵。
上週晚些時候,匯豐銀行(HSBC)的製造業活動指數出現11個月來的新低。中國政府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將於本週五發布,該指數一般與匯豐銀行的數據保持一致。
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 Service)駐北京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用資料證明,中國官方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貸款總額,並說中國國企已經背上了沈重的房地產債務。
如此說來,房價暴跌將產生大量不良貸款,給中資銀行帶來巨大影響。換句話說,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可能導致銀行業危機,而這類危機曾削弱了美國和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