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平民令人欽羨的生活

發表:2011-07-02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朝是一個很拉風的朝代,它的歷史是從成語「黃袍加身」開始的。

後周大將趙匡胤領兵北上禦敵,途經陳橋驛駐紮。早晨趙匡胤酒醉醒來,一出屋,就被部下披上了黃袍,眾將高呼萬歲,江山輕而易舉地就獲得了。

開局雖然略顯老套,但趙匡胤的大宋此後卻不同凡響,令人刮目相看。

富甲全球的大宋

趙匡胤此人是職業軍人出身,按理說應該好勇鬥狠,熱衷攻伐,重武輕文。誰料到這位宋太祖竟然是個熱愛生命、熱愛世界和平的好男兒,解決事情盡量避免殺戮。

比如初登大寶不久,趙匡胤就在太廟的一間密室中立了一塊碑,此後大宋新皇登基,都要由一位不識字的太監帶到密室裡瞧瞧那塊碑。碑上到底寫了些什麼,除了皇上誰也不知道。直到金軍攻破汴梁城,打進太廟才真相大白,碑上赫然書寫著三條,大意是:第一,不殺柴氏子孫(後周的後裔),如果他們謀反,就在監獄裡讓他們自盡,不能公開殺掉;第二,不殺士大夫,尤其是那些諫臣;第三,子孫如果違背了前兩條,天誅地滅。

這「勒石三戒」不僅給大宋歷代皇帝劃下了執政的底線,也給大宋的經濟方針定下了基調,通俗來講就是三個字:不折騰。全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能和平解決爭端,就不訴諸武力;對內能調和矛盾,就不激化衝突。

在不折騰國策的指引下,大宋的經濟一舉超越了此前歷代的各項記錄。宋朝財政收入最高的一年,達到了億貫(1貫=1000文),即使是後來失去了北方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高的時候也能達到1億貫。這樣的收入記錄在古代中國不僅空前,也堪稱絕後。比如明朝在財政收入上比北宋差了整整一個數量級,清朝康乾盛世時狀況稍好,但也不及北宋財政收入的一半。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要好於其他朝代。司馬光曾經痛心疾首世風日下,連農夫走卒都穿絲質的鞋子,實在太奢靡了!看看《水滸傳》裡的那一百單八將上水泊梁山的原因,有因殺人放火來的,有因觸犯朝廷律法來的,有游手好閑圖快活來的,就是沒有窮困潦倒吃不上飯來的!

這樣一個安定團結奔小康的局面是如何得來的呢?我們不應該把1000年前宋朝的成績過分拔高了,這個朝代的經濟基礎還是廣大的自耕農們,這些農民上交的皇糧和稅款,支撐起了大宋的江山社稷,骨子裡大宋還是很傳統的。本書第一篇已經介紹過,高產的佔城稻就是在宋朝進入中國的,激發了中國人口突破1億,人頭多了,稅收自然也多了。

但在經濟上,宋朝同其他朝代相比,有兩個亮點,第一個是開源,就是海外貿易搞起來了。

原本古代中國通過陸地上的絲綢之路與其他國家做貿易,但宋朝建立沒多久,西北的黨項人就起兵造反,建立了西夏,阻斷了宋朝與中亞、西亞的路上貿易通道。不得已,宋朝的對外貿易轉向了東南沿海,竟然開闢出了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今杭州)、明州(今寧波)等沿海十幾個沿海城市設立了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廣州、泉州和明州的貿易量最大,特別是泉州,在南宋時期,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南宋時每年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已經達到200萬貫,佔到了全國財政收入的6%。這只是官方的收益,民間也有許多人從事海外貿易,獲利頗豐。

雖然不能直接從陸上絲綢之路做長途貿易,但宋朝還是積極與陸上鄰國開展貿易。比如宋朝在與金、大理的交界處開設市場,對外出口藥材、茶葉、棉花,進口人參、毛皮、馬匹等。這些陸上貿易的收益也不容小覷。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雖然大宋的稅收主要來源還是農業,但有了大規模的對外貿易,日子自然要比閉關鎖國的那些朝代富裕多了。

此外,古代中國許多朝代的財政往往是皇族經濟、戰爭經濟、工程經濟,稅收收入主要是充當滿足皇族奢華享受的私房錢、對外戰爭的軍費和工程建設的撥款。這些經濟類型,宋朝經濟當然也都不缺,但它還有另一個亮點,就是消費拉動型經濟。

前面已經提到,宋朝從趙匡胤開始就十分重視讀書人,科舉制在宋朝得到了發展,只要中了科舉,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職,這等於是給民間讀書人打了一針雞血,不用看出身,不用看門第,只要中舉,前途將一片光明。科舉制繁榮的結果之一,就是宋朝的文官隊伍膨脹,在北宋的都城汴梁就集中了大量的朝廷官員。

汴梁城內皇族、官員、軍人、商人云集,人口達百萬之眾,這些人的吃穿用不是附近州縣能夠充足供應的,於是北宋依靠運河漕運,從日漸富庶的江南地區運送大量的物資到汴梁。一船船送抵汴梁的貨物,不僅有糧食,還有絲綢、茶葉、瓷器、木器等,吃喝玩樂的裝備一應俱全。當時的歐洲處於中世紀的黑暗之中,美洲的瑪雅人還在叢林中亂闖,大宋的汴梁城猶如地球上文明的第一燈塔,照耀著四夷蠻荒之地,令四方心神往之。

汴梁城龐大的消費力和強大的購買力,刺激了全國各地的生產力。宋朝和古代許多重農抑商的朝代不同,它對商人的限制相對寬鬆,並不懼怕商人做大後威脅皇權。而經商獲得的利潤,要比務農高出許多倍,手工業、商業發達的國度自然要比畜牧業、農業發達的國度富裕,宋朝的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程度在歷朝歷代中堪稱高峰,所以能夠富甲全球也就不奇怪了。

宋兵乙:我曾是個無業遊民

宋朝皇帝為什麼不擔心江南地區憑藉強大的財力挑戰皇權呢?其實當皇帝的,隨時都擔心有人取而代之,只是宋朝把全國的精銳之師都集中到了汴梁城,集中到了皇帝的身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勢力做大。

趙匡胤坐江山的時候,麾下的軍隊才不足40萬。就這些軍隊,趙匡胤還搞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演出,讓手下大將把各自的軍權都交了出來,集中在趙匡胤一個人手中,這些昔日大將拿著養老錢享清福。和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就開始殺功臣相比,趙匡胤處理問題的做法非常人性化。

此後,北宋的軍隊逐漸壯大,到了北宋中期的時候,軍隊人數竟然達到了125萬人,除了喜歡搞閱兵儀式的隋煬帝外,北宋軍隊數量幾乎是古代中國之最。從軍隊構成看,士兵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駐守汴梁地區的禁軍,《水滸傳》中豹子頭林衝落草前的職業就是80萬禁軍教頭。對,沒錯,是80萬禁軍,作者施耐庵並沒有誇張,北宋的都城集中了80餘萬的軍隊。剩餘的軍隊屬於廂軍,駐紮在地方各處,人數遠比禁軍要少,而且待遇也低一些。每個禁軍每年要消耗約50貫,廂兵每年消耗30貫,單是這百萬大軍的軍費,就高達四五千萬貫。

除了富甲天下的大宋,沒有哪個朝代能維持這麼大規模的常備軍,而且士兵待遇還相當優厚。曾經有位西方學者感嘆,當時歐洲小國的君主,都不如汴梁城把門的守卒生活條件好。

北宋養活這麼多的軍隊,是為了作戰需要嗎?北宋在北方面臨遼或金的威脅,在西北方面臨西夏的威脅,的確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禦敵。但是,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北宋這百萬大軍對外作戰鮮有勝績,倒是多次被遼國軍隊深入國境,飲馬黃河。

是因為林沖教頭對這些禁軍的軍事訓練太糟糕,使得宋軍在戰場上不堪一擊嗎?非也,這其中有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宋招募龐大的軍隊,並非單純為了作戰,而是為瞭解決失業人口的就業問題。

各個朝代要獲得兵員,無非採取兩個辦法,一個是徵兵,一個是募兵。徵兵就是強制老百姓參軍入伍,而募兵就是花錢雇佣老百姓參軍入伍。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長期堅持募兵制的朝代,它的大軍都是花錢雇佣的,而且還沒有退役制度,只要某個人進入了宋朝的軍隊體系裡,就等於是捧上了鐵飯碗,一輩子衣食無憂。

北宋時期,高產的佔城稻開始推廣,農業開始採用水稻和小麥輪種,糧食的大幅增產直接激發了全國人口突破1億人。宋朝雖然商品經濟發達,許多非農業的行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但宋朝的統治者還是為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業遊民頭疼不已。

這些無業遊民對社會的安定是潛在的威脅,為了消除這個威脅,宋朝再次用錢開路,花錢從這些遊民中選擇身強力壯的人,補充進軍隊裡,讓他們從遊民變成了士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這就是北宋解決失業人口的國策。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這個國策的奠基者,他曾經說過,災年最容易出現民變,不過此時募兵也最容易,因為老百姓沒糧食,想有口飯吃,給點錢就能招募到士兵;而在豐年,老百姓豐衣足食,即使提高軍隊的待遇,肯參軍的人也寥寥無幾,畢竟當兵是一個有生命危險的職業。《水滸傳》中描寫的朝廷三番五次派官員到水泊梁山招安,就是這一國策的體現。在宋朝皇帝眼中,剿滅山賊太費力氣,還不如花點錢招安了這幫草寇省事,反正朝廷有錢。

參軍入伍有吃有喝,還有錢賺,何樂而不為呢?在其他朝代非常頭疼的兵源問題,在大宋看來簡直是不值一提。宋朝時期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起義,比如北方的宋江起義和南方的方臘起義,只是這些起義與推翻了漢朝的黃巾起義、推翻唐朝的黃巢起義以及後來推翻明朝的李闖王起義相比,規模小了許多,不會對江山社稷造成致命傷害。不論北宋還是南宋,都亡於外族入侵而不是農民起義,這充分說明宋朝的募兵制在解決社會不安定因素方面還是很管用的。宋江、方臘就算揭竿而起,群眾基礎也相當薄弱,大宋地界沒多少人願意舍棄性命同他們一起「替天行道」。而且一遇招安,宋江之流帶頭投靠朝廷,這不能算是叛變革命,只能說被官府金錢的糖衣炮彈打垮了隊伍。

但以解決失業問題為目的的募兵制,自然難以獲得有足夠戰鬥力的隊伍。北宋最初招募士兵,有嚴格的體檢標準,比如上等禁軍的身高要求5尺8寸以上,這個標準放到今天,差不多得1米8的個子才能入選;入伍的身高最低標準,在宋真宗時期是5尺5寸,但是標準高了,就會有許多無業遊民進不了軍營,有悖於解決失業問題這個基本國策,於是有大臣提出,只要體格健壯,身高矮一點兒沒關係,此後最低標準就不斷降低,到了宋仁宗時期,入伍標準下降到5尺2寸,換算成今天的計量單位,也就是1米6多一點,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有資格入伍了。

這樣招來的士兵,身體素質可想而知,林沖這樣的禁軍教頭再敬業,也不可能把素質很低的士兵都練成宋太祖趙匡胤那樣的猛將。而且,既然參軍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這些士兵保家衛國的榮譽感就喪失了,朝廷不給優厚的待遇,宋兵們就不願意去打仗。於是,北宋的將軍們為了讓這幫兵油子能上陣殺敵,甚至違反軍規,允許他們吃喝嫖賭,把他們手裡的錢都揮霍掉,這樣他們才有動力去打仗,去賺賞錢花。

有這樣一支大爺似的百萬熊兵,宋朝對外作戰屢戰屢敗也就不奇怪了。軍隊如此孱弱,面對北方和西北方的異族虎狼之師,宋朝皇帝該如何應對呢?

本文摘自《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作者:波音,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