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條關於「天價」樓盤的消息,引來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議。
先是北京出現一個叫價30萬元/平方米的樓盤「釣魚臺7號」,被北京市住建委叫停銷售。後又有上海松江一個名為「佘山月湖山莊」的別墅項目,推出了最高單價23.8萬元的高價房源,被房管部門要求參照周邊房價水平重新核價。
儘管和大多數老百姓並不相干,但人們還是樂於議論這些樓盤,概因為其「富有想像力」的價格。按照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去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為14213元/平方米,扣除經濟適用住房和動遷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後,市場化新建商品住宅的均價為20995元/平方米。即便是上海一線濱江和獨棟別墅等「豪宅」,報價也基本上在10萬元-15萬元/平方米這一區間。突然,一個單價近24萬元的樓盤凌空閃現,怎能不令人好奇?
樓盤為啥有「天價」?售樓人員解釋無外乎是因為該樓盤有著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地理位置、一流品牌精心打造堪稱精品傑作之類。然而宏觀調控聲聲緊,這樣的聲音聽來總覺「刺耳」。
且看,「佘山月湖山莊二期」項目共有55幢別墅,報價10萬元/平方米以下的4幢,2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7幢,其中報價最高的一幢為23.8萬元/平方米,自6月11日正式開盤以來,實際簽訂出售合同的只有1套,單價6.79萬元/平方米,另有4套簽訂了訂金合同,每平方米單價分別為6.95萬、7.04萬、7.22萬和12.08萬元,較網上報價有15%左右降幅。
同一個小區,房源實際成交價格和最高報價的差異如此之大,不免令人懷疑,這「天價」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含義。或許是,項目已經建成,總不能捂盤不賣,乾脆部分房源挂個高價,有人買,當然好,有價無市,就留著慢慢賣?又或許是,希望通過部分房源的價格領先,營造高檔次、高品質的整體形象,以此吸引高端買家,帶動其他房源的銷售?當然,這些都只是揣測。
可是,不管真實原因是什麼,「天價」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必須引起重視的。房地產產品的定價有聯動效應,某個項目定價偏高,雖然自身可能形成不了真實交易,但對周邊樓盤及同類產品的價格會產生帶動作用,而高端樓盤價格上漲,必然帶動中端市場,最終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這顯然不符合當前國家對房市的總體調控要求。
從房地產營銷角度來看,「釣魚臺7號」也好,「佘山月湖山莊」也罷,由於部分房源的畸高價格,引來媒體爭相報導、社會高度關注,可謂省錢省力還賺名聲,這對其他老老實實定價、認認真真營銷的房地產企業,又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按照此種邏輯,以後房產企業豈不是該爭相譁眾取寵,誰還願意踏踏實實搞經營?此風若長,市場必亂。
而回顧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開發商僱人排隊製造熱銷假象、內部人員先交易再撤單……諸如此類的怪相,時有耳聞,雖然有的也受到了一定處罰,但仍屢禁不絕。究其原因,還是違法成本過低。相比開發商的巨額利潤,目前有關法律法規對於開發商違規的處罰規定,依然是十分「仁慈」,以至於警示作用不大。眼下,對於「釣魚臺7號」,北京市住建委已正式限制23套被社會質疑定價過高房源的網簽,市地稅局也對該項目啟動了稅收稽查程序;「佘山月湖山莊」則被要求參照周邊房價水平重新核價,並報房管部門備案。除此以外,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否還該進一步跟進,讓「噪音」製造者真正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