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在遭秘密羈押近三個月之後獲取保候審的消息,繼續受到法國媒體的關注。週五出版的《世界報》刊出該報記者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受到「逃稅」指控的異見人士艾未未雖獲假釋,一年之內卻不得在未獲准的情況下外出。據艾未未的律師劉曉原透露,艾未未大概應繳付所欠稅款及罰金,但不擔負刑事責任。美國著名中國法律事務專家傑羅姆-柯恩則認為:取保候審是中國當局結束對「嫌犯追究、挽回臉面」的一種辦法,而對這類嫌犯掌控的追查理由往往並不充分、因此沒有必要再繼續追查。傑羅姆-柯恩注意到:實際上,艾未未從未受到過任何罪名的正式指控。
《世界報》指出:艾未未於4月3日在香港機場遭到扣押,在國際社會引發了普遍的憤滿情緒,足以顯現艾未未令當局不安。任何通過網際網路支持艾未未的表示均受到嚴厲鎮壓,但是,這位藝術家卻在網路贏得了數萬名粉絲的支持。目前,尚很難斷言這位網路社會活動家享有的自由空間:因為在中國,「重犯」罪將受到更為嚴厲的懲罰。
在阿拉伯革命的背景下,艾未未在對捍衛公民權力衛士的鎮壓風潮中被捕,曾在北京引發不安,當局的強硬立場被很多人視為適得其反。隨後,政治警察採取了略為謹慎的態度。自由媒體提高了聲調,甚至黨報上也出現了一些要求主張緩和社會鎮壓手段的觀點。《世界報》最後指出:無論如何,艾未未的獲釋非常適時,中共體制中最具自由形象的總理溫家寶從24日開始出訪英國與德國,這兩個國家曾對艾未未的被捕提出過最為嚴厲的批評。
天主教《十字架報》在報導艾未未獲釋的消息時使用的標題是「艾未未,打擾北京的藝術家」。該報指出:艾未未毫不猶豫地抨擊中國的腐敗、不公正現象、污染及政界階層。這種做法可以獲得主張與這些社會不良現象作鬥爭的、最「進步」的領導人的讚許;但在另一部分領導人的眼中,他卻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尤其在2011年初阿拉伯國家的反抗風潮令中國當局感到不安之際。北京擔心在不斷升級的社會緊張情勢下,中國異見人士從中受到啟發。然而,艾未未被捕之後,在國際社會的廣泛動員下,中共當局為此一微妙事件選擇了一個體面的臨時解決辦法。實際上,此一事件尚遠未結束。就向仍在獄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一樣。
此外,週五出版的《費加羅報》載文,報導了中國網際網路站的發展情況。報導指出:網際網路的發展即令人感到驚奇又令人感到奇特。一面,是以谷歌和臉書為主的「自由」平臺,另一面,是以百度和人人為主的中國及「共產主義」世界。兩者之間,則是被稱為「防火」 長城的一堵牆。報導說,從誕生到發展,中國的各大網站均受到審查,正是這種審查制度曾打擊了西方的競爭對手。無論谷歌、還是優圖、或是臉書和推特,都曾或多或少遭封。這些網站紛紛在2009年7月中國新疆地區發生動亂後受到審查,目的是為了避免網路的信息交流。從某種意義而言,正如北京希望建立一個大範圍的內部網路。而多數中國民眾已經適應了這種與外界切斷了一半聯繫的網路運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