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比克政府9日宣布尼亞薩湖(Lake Niassa)成為生態保留區,以保護這個全球最大且生物多樣性最高湖泊的物種與自然棲地。
莫三比克也在9日批准將尼亞薩湖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保護之下,指定範圍包含了前述新設之保留區,以及周遭濕地與水系。
這個獨特的生態系擁有世界唯一倖存的淡水珊瑚,超過1000種魚類,其中 700 種屬於當地特有種,豐富的鳥類生態,包含魚鷹、禿鷹、貓頭鷹與老鷹。
這個湖泊位於鳥類的遷徙路線上,鳥類利用湖泊邊緣作為中途轉運站,在歐洲與非洲之間遷徙。
這個東非大裂谷最南端的湖泊是世界第八大,也是非洲與第二深的湖泊。遼闊的平原延伸到湖泊南部,北方則是陡峭的山脈。湖面寬52英哩,南北長365英哩,又被稱做日曆湖。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慈鯛科只分布在尼亞薩湖,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而湖內不斷有新種被發現。
尼亞薩湖支持著周遭的居民,他們從事漁業、農業、養殖、狩獵、貿易與手工藝,讓尼亞薩湖面臨著過度開發的威脅。
為了協調人們以及保護自然資源的需要,以村落層級發展了各項監督機制,包括非法與過度捕撈監控,水土保持與森林砍伐,漁業管理以及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
為了保護主要的食物與收入來源,當地居民成功的達成了多項讓步措施,包括在每年湖中的鮭魚以及其他物種產卵時,在河川實施禁漁,並且在繁殖季保護產卵場。
他們成立社區巡護隊,負責地區管理,並且與莫三比克海軍合作執法,處理非法捕魚、盜伐、非法移民、礦物盜採並打擊海盜。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東非與南非區域計畫辦公室代表 Rubina Haroon 說,「保護尼亞薩湖對當地漁業有立即且持續的功效,提供了當地居民所需的食物也保障了他們的生計。」
Haroon 表示,「透過加入當地居民參與以及政府意願的創新用水管理方法,我們可以在當地特有魚種生活史中的關鍵階段給予保護。」
這是莫三比克的第一個淡水湖保護區,面積達47800公頃,另含相鄰的緩衝區89300公頃。
保護區由漁業部管理,並由旅遊部以及環境事務協調部支援。此生態系的保護使莫三比克北部的旅遊業得以發展,透過潛水、賞鳥、釣魚以及探險步道等吸引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