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今後中國企業再想在海外博得好名聲就難上加難。
近期,中國概念股紛紛爆出財務造假、違規操作的消息,一下子讓中國企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美國券商盈透證券,甚至採取極端的方式禁止客戶買進部分中國公司股票。這一次,某些中國公司看來真的傷了美國投資者的心。
其實,財務造假在A股市場而言完全不是什麼新鮮事,只不過此輪扎堆上市,讓中國企業的長年弊病集中暴露,加上此起彼伏的高溢價上市,令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問題更加嚴重。即將掛牌的淘米網路週三就承認,該公司的審計機構已經在其財報內部控制中發現了重大缺陷。如果淘米網路不能夠在上市之前給出足夠的誠意,並盡力彌補此事件的負面影響,美國版的「八菱科技IPO失敗事件」就可能發生。
面對著巨額利益的誘惑,承銷商、審計公司、中國企業以及機構投資者,為追求較好的估值和發行價格,粉飾財務報表是必須之動作。尤其是急於樹立江湖地位的處於急速擴張期間的企業,面對巨大的資金誘惑,他們奮力一搏的衝動就更為強烈。由此,新一輪網際網路泡沫一觸即發。
本輪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泡沫,較之「千禧年」之際的第一輪網際網路中國概念,很明顯缺乏實質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支撐。無論是視頻網站的跑馬圈地,還是電子商務及SNS社交網路概念,都更多出於盲目擴張或者刻意山寨的狀態,至今未能找到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而且多數公司仍然處於燒錢和虧損之下,動輒百倍的市盈率本身就存在了巨大的泡沫。正如搜狐CEO張朝陽所言:「現在的情況是沒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貴,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貴,這明顯是泡沫!」
我們的這些企業普遍遭遇的造假,使得整個產業存在著虛假繁榮的跡象,而隨著新一輪中國概念股總數和總產值的數字不斷地膨脹,但卻沒看到真正有創造力、競爭力強大的企業出現。更多的所謂概念企業是以「山寨」安身立命的。浮躁、創新乏力成為這些企業的通病。
從這個角度說,此次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絕非僅僅影響到企業自身的聲譽和發展前景,而是全面折射出中國企業獨特的畸形風景線。如果這次危機不能有效化解,取而代之的一批企業被迫摘牌退市,那今後中國企業再想在海外博得好名聲就難上加難。
面對此輪信任危機,中國企業能否安全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