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上月31日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決定將動搖國家基幹設施的敵對國家網路攻擊行為視為「戰爭行為」,並建立了將使用導彈等武力手段應對的方針。這是美國政府首次針對被稱為「無國境戰爭」的網路攻擊制定應對戰略,具體內容將於6月份公開。
◆「考慮使用導彈攻擊等所有手段」
美國將網路攻擊視為戰爭行為是因為美方認為,黑客對核能發電站、地鐵、輸電線等的威脅能造成不亞於軍事攻擊的嚴重損害。另外,對主要設施計算機網路發起的攻擊必然是一個國家的有意所為,因此等於是在宣戰。可以認為這是將聯合國規定的自衛權擴大到了網路空間。
美國國防部一位高層官員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例如,當敵人切斷我方電力時,可以用導彈進行攻擊。」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大衛-拉潘表示:「為應對針對美國的網路攻擊,我們將採取一切適合的方案。」《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日報導說:「新方針可能會形成‘網路戰爭主義’。」
力證網路攻擊威力的事件最近陸續發生。2008年,美國國防部的計算機系統癱瘓;去年,伊朗納坦茲的鈾濃縮項目遭電腦病毒「Stuxnet」擾亂,而據推測該病毒是以色列為破壞伊朗核設施和航空、鐵路等基礎設施而製造的;上月21日,向美軍提供最多武器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遭到黑客襲擊。美國國防部認為,全球100多個外國情報機構都企圖滲透美國政府網路,而此次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網路攻擊只是其中的一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稱,美國最先將上月創建「網路藍軍」的中國指為可能發動網路攻擊的國家。美方認為,2009年4月開發費用達3000億美元的F-35隱形戰鬥機的核心資料被黑事件是中國所為。該報還報導稱,2008年曾使愛沙尼亞等周邊國家政府網路癱瘓的俄羅斯、運營網路部隊的伊朗等國也被指為有可能對美國發動網路攻擊的國家。
◆反擊對象的範圍引發爭議
《華爾街日報》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美國媒體指出,能否確切掌握實施網路攻擊的主體尚不明確、如果攻擊主體不是個別國家而是專業黑客組織,是否將其視為戰爭行為不確定、以及如何界定成為武力報復對象的網路攻擊的範圍等問題可能引發爭議。
因此有人分析稱,美國政府針對網路攻擊的舉措是對可能發起網路攻擊的國家提出的一種「警告」。
来源:朝鮮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