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向溫家寶抱怨考試太多


河北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一個班的學生不久前給溫家寶總理寫信,抱怨考試太多。溫家寶回信說,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值得教育部門、老師和家長們認真思考

中新社5月31號就溫家寶對石家莊市小學生們的回信作了報導,也許是考慮到6月1號是國際兒童節。其實,溫家寶總理辦公室5月24號就把他的回信交給媒體了。

溫家寶的回信表示對孩子們有理想、有思想感到欣慰。他誇獎孩子們善于思考。對此,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心理系系主任藍雲教授表示,中國的應試教育將會戕害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藍教授說,考試過多,活動場地太少這兩個問題是有連帶關係的:

「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要聯繫起來去考慮的,一個是考試太多;一個是實踐機會不多。孩子寫的信實際上是對應試教育的一個挑戰。溫家寶的信用意是好的,他感到很欣慰,這孩子這麼小就有理想,能獨立思考。可是在我們的應試教育下,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快很快就會被扼殺。等到他們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他們就是一部應試的機器,他們不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採取措施的話,他所看重的這些的獨立的個性,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是很難存活的。」

藍教授說,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不要總是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習成功的唯一標準:
「根據報紙的報導,我們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換始終沒有完成。我們對應試教育的偏愛一直沒有得到糾正。所以小學生的抱怨確實是很有道理的,我沒有具體研究的數據。不過從我個人的和跟國內的一些親戚朋友和他們的孩子接觸,我覺得孩子的負擔確實是很重的。他們每天的家庭作業都要做到深更半夜才能做完。實際上效果也不好。他們越來越把考試看作讀書就是為了考試,看不到其他的讀書的意義。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並不在於要減少開始。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是要怎麼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真的是不要把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不是一個好學生的標準;學習是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

這位教育學家說,主張素質教育,並不是否認考試的重要性。他還對中國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的舉措表示肯定: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換不表示我們全盤否定考試在教育中的作用。說到了我們這一輩人過去考試很多,可是我對考試心存感激。為什麼?因為如果要不是當年有大學考試制度的話,我們這樣的人是沒有資格讀大學的。所以從這點來看,考試為我們開了一道門。真的圓了我的夢,讀了大學、讀了研究生,現在在大學教書。所以從這點來看,我們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美國威克森林大學的李偉欽教授表示,考試次數太多是個問題,但要看到,如果沒有考試,有些學生就不好好學:

「如果考試的次數太多,當然是可以減少。在教學的時候,如果都不考試的話,學生當然就不念。一門課有個期中考,一個期末考,然後結束了,對老師來說當然輕鬆。可是只有期中考和期末考這個時候他們還念一點書。在這之間的話,你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都會念。除非你班裡的人數很少,比如說10個人或8個人,30人或20幾個人的話,基本上有些人就做壁上觀了,做壁上 觀你就不知道他到底念了沒有?所以這就很難達到一個打分數的標準。」

李教授說,就多數科目而言,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試而外,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考一次還是可以的:

「考試次數的問題當然是因人而異。但是最重要是考完之後怎麼樣。因為中國人的習慣是考完了如果你拿鴨蛋的話,全家都總動員起來了。壓力越來越多,那繃緊的時間越來越長的話,總是會垮掉的,對不對?所以要慢慢循序而進。我個人覺得定期考試是需要的,但是你也不要把他造成每天都在緊急備戰,到最後這緊急備戰大家都麻木掉了。以前臺灣也是這樣子。後來我就慶幸自己讀的高中,沒有什麼天天考試的。比如說每個月考一次,或者一個禮拜考一次。」

據報導,溫家寶幾年來多次給中小學生們回信,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加以勉勵。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