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挖溝子河漁港,一條漁船打了30多斤小鯽魚,這在眼下已經是不錯的收穫。王輝 攝
華中旱情焦灼,人類和動物無一倖免。
湖北荊州石首兩大瀕危物種保護區 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和糜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處於危機關頭。而洪湖漁民,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他們貸款投在漁場裡的錢賠得精光,賴以生存的漁船由於連日乾旱也開始斷裂報廢,這對於漁民是一場滅頂之災。
水深不足江豚麋鹿生死難料
持續乾旱使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的水域面積和水深降至歷史最低水平,30多頭江豚正面臨嚴酷的生存危機。
保護區負責人、工程師胡良慧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由於乾旱和人為抽取,目前保護區的水域面積已從5萬畝縮減到不足1萬畝。以往,長江故道內水深達到7米,但現在只有2至3米。
「江豚生存的最低水深應在3米以上,低於這個限度就容易擱淺甚至死亡。」胡良慧表示,由於乾旱,附近農民為灌溉農田,不得不從故道內抽水,導致水深急劇下降,江豚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江豚的主要食物為半斤以下的魚類,乾旱造成大量水草枯死,靠水草為生的魚類難以存活。而原本被稀釋的污染因水少日趨嚴重,也對江豚的健康造成傷害。
胡良慧表示,如果乾旱持續而不從長江抽水補充故道,江豚將面臨生死考驗。
遭遇危機的不僅只有江豚,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上萬畝沼澤水窪已全部乾涸,400多頭麋鹿現狀同樣堪憂。
該保護區高級工程師李鵬飛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以往水草豐盛時,麋鹿可以自由自在地邊吃邊喝,但現在區內水窪乾涸,麋鹿只能到長江和長江故道飲水,每次喝水要多走四五公里。
此外,乾旱導致的植被變化,將對麋鹿的生存帶來更為深刻持久的影響。李鵬飛介紹,保護區的麋鹿全部屬於野生放養,水生植物是麋鹿的主要食物來源。天氣乾旱後,能夠存活的植物高度只有往年的1/2,不少水生植物難以生長,而蒼耳等旱生植物大肆繁衍,侵佔了水生植物的空間。
「水草大面積旱死,麋鹿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比起飲水,這更為致命」,他說。為應對濕地旱化,保護區目前已經採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清除成片或單株生長的旱生植物。這畢竟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現在就盼著下場大雨,」李鵬飛說。
漁船報廢洪湖漁民致富夢碎
守著洪湖,洪湖螺山鎮漁業新村村長徐寶勇,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因為缺水而上岸。
昨日,他在鎮福利院臨時安置點度過了第10天。雖然名為新村,但全村72戶人家229人沒有一寸土地,沒有一塊磚,一年四季生活在船上,與洪湖作伴。
徐寶勇說,隨著旱情加劇,湖面交通變得進退維谷 湖水越來越少,洪湖裡只剩淤泥,漁民泊船上岸,只能像推雪橇一樣用人力「推船」,往日幾分鐘的航程,數人推半個小時才能靠岸。
徐寶勇回憶,從今年3月20日起,洪湖開始見底,到5月10日湖面幾近乾裂。
一開始,村民互助鼓勵,極力維持著船上的生活,「畢竟誰也不願意離開家」。但一個多星期後,再堅持變得不可能,「湖水越來越少,船划不動了,想上岸買水喝都困難」,漁民徐保銀說。
到了5月19日,漁民開始出湖,但有近一半的人不想走,戀家的情緒變成不少漁民眼中的熱淚,有的全家抱在一起哭。但是,不上岸就只有一條路:渴死。前天,徐寶勇帶著幾個村民「回家」觀察旱情。離家越來越近時,每一個人都放聲大哭。家裡擺設依舊,只是旁邊的湖面「越來越干」。
住在安置點,吃喝不愁,但漁民們臉上幾乎看不到笑容。
前年雪災、去年洪災、今年大旱。連年的災害,漁民被折騰得喘不過氣,而前兩年為救災復產貸下的款,如巨石般壓在漁民身上。
徐寶勇從包中拿出一摞紅色存摺,他說,這是村民們貸款的憑據,每一張存摺背後,都是一位村民的致富夢。
他介紹,去年洪災後,大多漁民「顆粒無收」,在地方政府幫助下陸續從當地郵政儲蓄、信用社貸款,共計200多萬元。雖然是貼息,但3年內需要還清。
「貸款就是賭一把」,去年災後,和很多漁民一樣,徐保銀投資30多萬元養了160多畝螃蟹,指望著今年能豐收。
然而,一場大旱讓所有希望只能停留在「希望」。更為嚴峻的是,即使旱情緩解,不少漁民仍無法繼續生產 他們在湖上的「家」沒了。
持續乾旱使得部分船體底部水泥出現裂縫,情況嚴重的船隻已經斷裂,這意味著船隻報廢,成為一堆垃圾。一隻中等大小的船,價值8萬元以上,條件好的船甚至超過15萬元,這讓漁民雪上加霜。
徐寶勇說,光漁業新村現在就有20多隻船斷裂,有開裂跡象的,多得數不過來。
乾旱、高溫、暴晒……對於停泊在湖邊多日的船隻,招招致命。洪湖市水利局總工程師程剛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現在的旱情持續,再過一個星期,洪湖能被稱為湖的地方恐怕將全部消失。
「斷裂的船只會越來越多,情況只會越來越糟」,談起未來,徐寶勇雙手攥著泛白的頭髮,搖了搖頭,「這次是滅頂之災,只能先把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