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長江中下游大旱 鄱陽湖變成大草原(組圖)



南磯鄉紅衛村,村民萬長柱承包的1萬畝鄱陽湖水域乾涸,湖草長到一尺多高,如同身處大草原。

鄱陽湖荒草瘋長 魚螺蟹死一地

這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已然了無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競發萬鳥翱翔的景象

「現在沒有水,中心湖區都成了大草原。」江西省新建縣南磯鄉紅衛村的村民感嘆說。鄱陽湖,這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豐水年份水域面積最大可達4000平方公里以上,可現在卻因持續的乾旱嚴重「瘦身」。佔鄱陽湖面積約5%的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轄範圍224平方公里,是「世界重要濕地」。2011年的5月,保護區所轄的九個子湖,有八個乾涸。5月的鄱陽湖,本應是夏季「洪水一片」,卻呈現出冬季「枯水一線」的景觀。鄱陽湖曾經那種菸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競發,萬鳥翱翔的景像已經不再,如今的鄱陽湖面臨著濕地銳減、生態受威脅、生產生活用水受困等嚴峻形勢。

現場直擊

中心湖區無水只有草

新建縣南磯鄉,地處鄱陽湖中心區域。往年每到汛期,這裡就成了孤島,出行只能靠船。昨天,當新快報記者租車前往南磯鄉時,卻有種來到內蒙古大草原的感覺。碧綠的湖草,一望無際,有風吹過時,還能看到遠處有幾頭牛在悠閑地吃草。沿途走來,不時能看到在草叢中,或是零星的水域裡,停靠著擱淺的漁船。

「我們這裡四面環水,本來5月份可以划龍舟的,現在水都沒有了,都變成了大草原。」紅衛村的村民老邱說,當地人「靠湖吃湖」,他們村裡的很多人都靠養魚、捕魚為生,這場突如其來的乾旱,打亂了他們的生活。「我們的地不多,原本打算種些水稻的,誰知沒有水,只能臨時改種棉花。」

南磯鄉鄉長陳紅橋說,往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都是在準備著防汛,沒想到今年卻變成了抗旱。而之前,為了緩解旱情,有關部門曾進行過人工降雨,但收效甚微。


小魚螃蟹死在草叢中

5月本是汛期,但鄱陽湖卻在這個時候失去了水,乾涸的湖底,一眼望去的只有一片碧綠的湖草。當來到湖草中時,還能看到土地龜裂得一塊快,裂縫能伸進一個拳頭。在草叢中,隨處可以見到干死的魚苗和小螃蟹。成人巴掌大的蚌、密密麻麻的田螺嵌在泥裡,到處都是,拿起一個田螺,撥開一看,肉厚實但已經腐爛。

在岸邊,有漁民正忙著補漁網。「原本這個時候應該比較忙碌,可沒水了,也打不了魚。就把網拿出補補,等過段時間水漲起來了,還能拿出來用用。」漁民何姑說,他們有時閑得沒事,也會駕駛小船到還有點水的小溝裡去捕魚,但往往是幾個小時,才捕撈起幾條小魚。

作為產糧大省,江西每年可種兩茬水稻,早稻一般在清明時播種,5月復播。但今年的乾旱迫使不少農民放棄種早稻。在南磯鄉,記者看到稻田裡見不到半點水,多數地裡沒有插上新秧苗,去年割下的稻稈已經枯黃,歪斜地躺在田埂上。


養殖戶損失超1500萬元

南磯鄉的鄉長陳紅橋說,鄉里的水田受災1000多畝,旱地有幾百畝,目前都無法耕種。而養殖戶的損失更是慘重,初步估算超過1500萬元。如果災情繼續,那損失將無法估量。「鄉里的人主要靠養魚捕魚為生,糧食和蔬菜都是靠外面供給,現在外面吃菜都成了問題。」陳紅橋表示,目前當地的水根本就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及養殖要求。

「為了保護濕地,外面拒絕了來這裡開工廠的企業。」陳紅橋說,鄱陽湖地區是江西省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之一。這些年他們也在探索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尋求經濟發展,比如走生態旅遊之路。在他看來,鄱陽湖的濕地景觀,以及冬季候鳥越冬,都是很好的賣點。

不過陳紅橋一直沒有找到願意投資的開發商。原因除了交通不便,汛期出行只能靠船,架橋或者抬高路面的成本太高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這裡的血吸蟲。今年的春旱和血吸蟲風險的上升,顯然更不利於他突破困境。

人物特寫

沒處下網,漁民只能外出打工

南磯鄉的居民平日以打魚為生,但昨天在該鄉採訪時,卻發現沿湖的岸邊和湖草裡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之前這個時候,我們這都是魚腥味,現在只有山味和草味了。」老邱有點自嘲地說。

「今年是幹得太厲害了。」老邱說,他已經60歲,活了這麼大年紀,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旱災。「沒有水了,也就沒有魚了。」老邱點燃一支香菸,深深吸了一口。在他面前是水深還不如平常小河的鄱陽湖,已沒有可以下網的地方。

村民老謝告訴記者,按照往年的情況,一年打魚的收入怎麼也會有7000元以上。而今年,因為乾旱,魚少,收入猛降。他有點擔心自己年前借了幾萬元和別人投資養魚,會打了水漂。

萬長柱是南磯鄉的養魚大戶,去年花了100萬承包了附近一萬畝湖域養魚。雖然之前幾年都還有些賺頭,但今年入春以來的這場乾旱,卻讓他傾家蕩產。「買了一百多萬的魚苗和螃蟹,本想養大後賣個好價錢,現在卻因為這場旱災,全都干死了。」萬長柱說,還有一個多月捕魚期就要開始,但到現在湖裡還沒有水,他雖然拚命用抽水機從幾公里外的小河抽水灌往湖裡,但抽了一個多月,抽的水還不夠蒸發。「總共損失都有三百多萬元,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萬長柱說。

「我們除了捕魚外,沒有別的技能,現在突然沒事可幹了,還真不知出路在哪裡。」

一籌莫展之下,一些漁民只能背井離鄉到外出打工,來供家裡的小孩讀書和維持生計。萬長柱說,他也想出去打工,但現在投資了這麼多錢,他實在不甘心。「他只有等待,希望水能盡快漲起來,也好補回點損失。」

記者瞭解到,江西省以漁業為主的鄱陽、余干兩縣,今年的漁業收入不到往年的1/5,很多漁民甚至無法撈回本錢。鄱陽湖周邊100多個自然村,5萬多漁民的收入銳減。

災情影響

魚類將減產生態受破壞

江西水利部門認為,這段時間正是鄱陽湖區魚類繁殖高峰期,湖區十幾個魚類產卵場乾涸無水,嚴重影響魚類繁殖,鄱陽湖區天然水產資源將大幅減少。

到鄱陽湖調研了多天的江西省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華認為,鄱陽湖缺水不僅嚴重影響湖區農業、漁業生產和湖區居民的生活,對湖泊水生態系統健康也造成極大危害。戴年華介紹,淺水性的鄱陽湖的水位與水量,將影響水環境。鄱陽湖嚴重缺水,嚴重影響水環境,進而影響水生態。鄱陽湖的水生態變化,將影響湖泊和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低、枯水位時間持續並延長,鄱陽湖濕生植物如苔草等乘勢向湖心推進、入侵,水生植物的生長和繁衍空間大幅度縮減,沉水植物將遭遇滅頂之災,進而影響依賴水草產卵、佔湖區魚產量40%-50%的鯉魚鯽魚等的繁殖和索餌;特產銀魚同樣也因乾旱,進入不了湖灣湖汊產卵繁殖。

國際瀕危物種白鶴越冬喜食的重要餌料馬萊眼子菜和苦草,就不能萌發生長和繁殖,乃至乾旱枯死;螺蚌是魚類的重要餌料,是鄱陽湖湖泊和濕地生態系統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水質淨化、污染降解發揮獨特的生態功能。鄱陽湖乾涸導致螺蚌大量死亡,從而影響食物鏈的上游物種,包括魚類和水鳥,鄱陽湖的生態環境也會受到破壞。

江西33萬人飲水困難

前幾天的降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江西嚴重的農業旱情。但江西人口飲水情況仍不容樂觀,還有33萬人飲水困難。江西各地都加大了抗旱投入。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投入抗旱人員近80萬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介紹,5月21日至23日的降水使江西北部農業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根據25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江西全省作物受旱面積已由此前的600多萬畝,減少到193萬畝;水田缺水面積為114萬畝。但因降水對江河湖庫及地下水補給有限,江西仍有33萬人飲水困難,高於之前統計的23.5萬人。

未來趨勢

鄱陽湖水位緩慢回升

連日來,隨著三峽水庫補水效益的逐步顯現,長江中下游水位出現全線回升。江西省水文局局長譚國良分析認為,鄱陽湖水位的提高得益於鄱陽湖五大河流來水增加、三峽水庫加大泄流量等多方因素。

江西省水文局監測數據顯示,5月25日8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為10.88米,比一個星期前上漲了1.38米。湖區容積達12.5億立方米。

5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雨量3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贛東北,農業旱情得到一定緩解,部分江河水位小幅上漲。5月24日8時較21日8時,贛江、撫河、信江等河流分別上漲0.30米至1.06米。鄱陽湖及長江九江段漲幅為0.5-1米。但目前鄱陽湖水位仍嚴重偏低,入湖水流量大於出湖水流量,星子站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多。

另外,三峽水庫下泄流量增加使得長江中下游水位回升,從而加大了鄱陽湖水外流的頂托作用,減緩了湖水外流的速度。

洪湖乾裂見底 漁民揮淚上岸

被毀的生態系統要完全恢復,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一場多年未遇的特大旱災,將昔日煙波浩渺的美麗洪湖,變成了一個淤泥場,漁船擱淺湖中,漁民沒水喝,不得不含淚告別生活了一輩子的漁船上岸。

洪湖的漁業資源和水產養殖面臨滅頂之災,一個更為嚴峻的現實是,洪湖濕地的生態環境遭受極大損害,洪湖管理局主管濕地工作的副局長晏儒洲昨日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坦承,洪湖的生態系統要得到完全恢復,至少需要10年時間。

洪湖80%的地方沒水

據晏儒洲介紹,一直以來,洪湖就被當地人稱為「水袋子」。如今,整個洪湖有80%的地方沒水,20%的地方有點水,沿湖鄉鎮及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這場乾旱對洪湖生態的破壞尤其嚴重。

晏儒洲告訴記者,自2005年洪湖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來,洪湖管理局每年都會人工投放500萬—800萬尾「四大家魚」魚苗,加上自然繁殖,洪湖的魚類有了明顯增加,但目前湖水枯竭,自然野生魚類基本消失。

洪湖還有著長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基因庫的美譽,近幾年,湖區管理局在加大保護各種水生植物力度的同時,還先後種植黃絲草10萬畝,蘆葦每年2萬畝以上,使得洪湖的水草覆蓋率達到70%,並恢復了7萬畝的荷花帶,洪湖的整個環境不斷好轉,水質明顯改善。

而一場特大旱災,導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鳥的棲息環境沒了,各類夏候鳥明顯減少。晏儒洲痛心地說:「沒有10年,洪湖的生態很難恢復過來。」

部分漁民被迫住福利院

「半個月前,我給一個住在城裡的朋友說洪湖干了,沒水了,他根本不相信。到現在還有好多人不信,包括一些洪湖本地人。其實,不要說他們,就連我這個常年生活在洪湖上的漁民,我都無法想像洪湖水會有見底乾裂的這一天。」說這話的是洪湖市螺山鎮漁業新村書記徐成連。

從某種意義上說,漁業新村不能稱之為一個「村」:該村269人常年住在船上,以打漁為生,「船就是我們的屋」。但現在,全村72條大船全都干在湖坡上動彈不了。徐成連回憶,從今年3月20日起,洪湖開始見湖底,到5月10日就全乾裂了。全村開始還極力維持著在船上的生活,但到了5月16日,漁民們就堅持不下去了,「湖裡的水越來越少,到處是淤泥,船划不動了,生活資料無法獲得供應。最讓人心急的是沒水喝。」

徐連成趕緊將問題反映到鎮裡,鎮裡經過瞭解,決定漁業新村全體村民上岸生活,「再不抓緊時間,漁民會被整體困在湖裡。」

5月19日,漁業新村漁民開始出湖,但有30%的人不想走,心有不舍。但第二天就全上岸了,「不上岸就只有一條路:渴死!」徐連成說。

這無疑是一次「開天闢地」的大事,年紀最大的張奶奶已經90多歲了,「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乾旱,更沒有吃不上水,過去一直沒有上岸住過,一年也就是上岸一次。」水和船就是她的全部,可如今,她也被這場空前旱情逼上了岸。臨開船的時候,大家把鍋碗瓢盆都帶上了。螺山鎮民政所的單興國說,那天,包括張奶奶在內的很多漁民都哭了。



来源:羊城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5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